林县令见状,连忙道:“快晌午了,属下略备薄酒,给二位上差接风。”
贺六皱了皱眉头:“接风?饥民们嗷嗷待哺。你可不要铺张奢侈!”
林县令微笑着答道:“上差放心。下官纵然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在这个时候铺张。”
说完,林县令领着贺六、王锡爵进了县衙大堂。大堂之中,横七竖八躺着不少妇孺老人。
大堂的问案桌上,果然摆着一桌“薄酒”!
稀粥三碗,白馒头三个,黄窝头三个,青菜一碟,豆腐一碟。再加上一壶水酒。这就是林县令给两位钦差准备的接风宴。
三人坐定。林县令抱歉的说道:“正值大灾。我让人寻遍整个县衙后厨,也没找出一块儿肉来。只有这豆腐青菜下饭。还请二位上差海涵。”
贺六举杯道:“大灾之年,能有青菜豆腐吃,已经算不错了!林县令,请!”
三人边吃饭,林县令边向贺六、王锡爵汇报着救灾事宜:“二位上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我已调拨银两,到县城内的各家药行采买药材。熬制之后,分发给灾民。绝不能让一人病死。”
“明年开春的种子粮,我也已经备下了。等过了这个难挨的冬天,就分发给灾民们,让他们回乡播种。”
林县令一连说了七八件事,事事他都办的妥帖。
喝完这顿“薄酒”,下晌,贺六又跟王锡爵到县城里的各处粥场转了转。
夜幕降临。贺六和王锡爵始终是钦差,身份尊贵。总不能到县衙大堂去,跟衙役、书吏、灾民们睡通铺。林县令专门腾出了一个房间,又在房间里摆了个炭盆,供给两位钦差过夜。
长夜漫漫,贺六和王锡爵睡不着,聊起了天。
贺六道:“这个林县令啊,当得上‘好官’二字!这么大的一场雪灾,他能把一县六万多灾民们安排的如此妥帖,着实难得。”
王锡爵笑道:“六爷,我在吏部任职五六年了。隆庆五年,那时候我还是文选清吏司的主事。那年年末,我到这宛平县城考察县令林茂泉的政绩。那时候,林茂泉是个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的庸官。他虽说没有贪墨情事,却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遇见事儿能推诿就推诿。”
贺六道:“不应该啊,今天我见他办事精明强干。完全不是什么庸官的样子。”
王锡爵道:“六爷明鉴!林县令之所以从碌碌无为,变成了精明强干,全靠张首辅在两京一十三省推行的考成法!读书人十年寒窗,一朝高中,为的不就是头顶上的乌纱帽么?要是他们继续做庸官、昏官甚至是贪官,考成法这把刀,就会毫不犹豫的砍掉他们头上的乌纱帽!为了官位,他们也要踏踏实实为朝廷,为百姓办事!”
贺六叹道:“嘉靖四十四年冬,北直隶雪灾时,我便来过宛平监督赈灾。那时候跟现在是两个情形。官员们视百姓的命如草芥。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者不下三四千人。我整天教导锦衣卫的袍泽弟兄,要为新政保驾护航。今日,我方真真切切的看到了新政的好处!”
王锡爵道:“六爷,我敢断言,新政只要能推行上十年。咱们大明,就会出现贞观之治时的盛世太平景象!”
贺六心道:为了新政,我整治了一个藩王,一个驸马。得罪了全天下的皇亲贵戚。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贺六和王锡爵进了城,原来,灾民们都被宛平县令放进了城中。
历代大灾,地方官都会下严令,不准灾民进城。因为地方官怕灾民们在城中闹事,抢士绅富户家的粮食。
宛平县令却反其道而行之,放灾民入城。贺六心忖:看来宛平的县令,是个心怀穷苦百姓的好官儿。
二人来到县衙门口。门口围着一群人。
贺六和王锡爵挤过去一看。只见一个身穿七品服色的官员,正抱着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妪。老妪衣衫褴褛,气息奄奄,一看就是到县城里躲灾的饥民。
那个七品官儿,是宛平县令,林茂泉。
林县令边抱着老妪,边歇斯底里的朝着衙役喊:“让你拿米汤!谁让你拿厚粥了!厚粥能给这大娘灌下去?”
衙役一脸无奈的说道:“县尊,这几天,您不是一直让我们熬插筷子不倒的厚粥么?这一时片刻的,熬稀米汤也来不及啊!”
林县令火了:“你脑子是不是缺根弦?弄点开水,泡点厚粥,不就是稀米汤!快去!要是这位大娘死在了咱们县衙门口,仔细我扒了你的皮!”
衙役领命而去,不多时,他从县衙内端出一碗米汤。林县令以七品之尊的身份,亲自掰开了老妪的嘴,将米汤一滴一滴的灌到了老妪的嘴里。
半碗米汤下肚,吊住了老妪的命。老妪虚弱的睁开双眼。
林县令连忙道:“大娘,别在这儿受冻了!进县衙烤烤火。等暖和过来,再美美的吃上一碗厚粥!来人,将大娘搀入县衙。”
衙役搀扶着那老妪,进了县衙。
林县令起身,一抬头,看到了贺六和王锡爵。
贺六身穿飞鱼服,王锡爵身穿从四品绯色官服。林县令知道,这是钦差到了!他连忙叩首:“臣,宛平县令林茂泉,恭请圣安。”
贺六道:“圣躬安!林县令快快请起。”
林县令起身:“二位钦差到此,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贺六颇为大度的说道:“免了那套虚礼吧!你刚刚救了一个灾民的命,顶的上出城恭迎我们十回、一百回。”
王锡爵在一旁问:“到县城躲灾的灾民,共有多少?”
林县令道:“共有六万两千八百多人。大约就是这个数字,上差下差,不会差出一百。”
贺六惊讶道:“这么多灾民,你全安置到县城内了?宛平县城装得下这么多人么?”
林县令朗声答道:“回上差的话!装不下也得装!下官身为一县父母,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灾民们在城外冻死!我把县衙里的大堂、后衙、六房、三班衙役值房全都腾出来了,一律给灾民居住。”
贺六问:“那恐怕还是不够六万多灾民住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