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绝对想不到,数十年后,袁可立成为了大明的兵部尚书。在兵部尚书任上,他提拔了一个名叫袁崇焕的人戍守辽东。袁可立、袁崇焕、袁应泰,被后世之人并称为明末“武三袁”。
两个名额,已决其一。张居正又问道:“你们谁能背诵唐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小忠儿连忙举起了小手:“大人,我能背。”
张居正点点头:“哦,背来听听。”
小忠儿将两只小手背在身后,朗声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居正满意的点点头,转头对孟冲道:“孟公公,我看此子亦可入东宫,与皇长子为伴。”
孟冲道:“全凭张阁老做主。”
张居正点头,高声道:“好!取锦衣卫北镇抚使贺六之子贺世忠,为东宫伴读。”
孟冲闻言,连忙放下茶盅:“这孩子是贺六的儿子?”
张居正点头:“是啊。怎么了?”
孟冲怎会眼睁睁的看着政敌的儿子做东宫伴读?他道:“张阁老,锦衣卫专办秘密差事。锦衣卫的人,身上戾气太重。你就不怕这个孩子,将他父亲身上的戾气带入东宫,冲撞了皇长子?”
张居正微笑道:“孟公公此言差矣。要说贺世忠之名,还是先皇御赐。取得是‘一门忠烈,世代簪缨’之意。先皇赐给他一个如此正气凛然的名字,自然能消了他身上的戾气。”
张居正为了成全贺六,直接搬出了先皇嘉靖帝。孟冲不好再多说什么。他道:“既如此,张阁老您就做主吧。”
张居正起身,屏退其他四十八个学童,仅留下贺世忠、袁可立。
张居正道:“你们两个听了。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上报皇恩,下爱百姓。此次你们入选东宫,做皇长子的伴读。待你们成年后,定能够官袍加身。你们一定要牢记我所说的话。”
贺世忠和袁可立齐声道:“记住啦张大人。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上报皇恩,下爱百姓。”
贺世忠、袁可立在他们今后漫长的人生中,从未忘记张居正的这两句话。他们二人,一个终成一代名臣。一个则接过了父亲的绣春刀,在锦衣卫中,为大明效力一生。
礼部会同馆初选的题目,果然是背诵《幼学琼林》卷四《岁时篇》。
小忠儿提前将《岁时篇》背的滚瓜烂熟,通过初选自然如探囊取物一般。
初选过后,一千幼童,只剩下了三百人参加国子监的甄选。
国子监祭酒徐显卿的夫人,是白笑嫣的麻吊搭子。小忠儿过国子监的甄选,自然不在话下。
甄选完毕,三百人,剩下了五十人。
太子少傅张居正的决选关,是五十人取两人。贺六心想,这下只能看忠儿的真本事了。
贺六拉不下脸来为这种事儿去求张居正。这种事说好听的叫上下打点,说不好听的,其实就是作弊。
贺六没有想到,倒是张居正主动派人找到了他。
决选前一天,张居正的学生,翰林院检讨赵用贤来到了贺六府上。
一番客套,赵用贤道:“六爷,贵公子能否熟练背诵唐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贺六一怔,随后道:“会的!”
贺六没有想到,张居正竟主动给小忠儿开了后门。
赵用贤起身,拱手道:“六爷,您后日便要出京办差。张阁老祝您此行一帆风顺。好了,下官告辞。”
赵用贤走后,贺六叫来小忠儿。
贺六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你背得下了么?”
小忠儿眨巴眨巴眼睛,道:“哈,爹,我会背。会背。。。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随波。。随波。。。”
贺六连忙让白笑嫣拿来一本《唐诗拾遗》,找出《春江花月夜》。
贺六对小忠儿说道:“今晚就是不睡觉,你也得把它通篇背下来。”
小忠儿面露难色:“辣么长,全背下来吖。好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