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邵大侠的发迹(二更)

锦衣镇山河 肥胖的可乐 2245 字 12个月前

官场之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道圣旨就是孟冲和高拱射来的暗箭。

殷正茂平定两广叛乱。隆庆帝龙心大悦,打算派钦差去广西劳军。

这差事却无人愿意接。因为两广是烟瘴酷热之地,从京城到广西又路途遥远。在北京城过惯了安逸日子的官员去们那地方,难免要水土不服,害病拉稀。

高拱和孟冲觉得,贺六已经四十八岁,眼见就到了知天命之年。派他这个半老头子长途跋涉去广西那烟瘴之地。说不准他会害上什么水土不服的大病!要是病死了,高党岂不是少了一个强大的政敌?

于是乎,这二人力荐隆庆帝,派贺六前去广西劳军。

贺六接了圣旨。冯保压低声音道:“六哥,这可是个苦差事。没有三四个月你断然回不了京。放心,京城之中有我照应呢!”

贺六点点头:“我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要是出什么事儿,你可以找南镇抚使何二商量。他是我的老弟兄,可靠的很。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你还可以去找内阁的张阁老。”

冯保点头:“我听六哥的。干爹、嫂子、香香、忠儿那儿你不必担心。我亦会派人照应的。”

贺六道:“我刚刚吩咐徐胖子,派人盯紧邵大侠。你们东厂也要留意这个人。”

冯保有些不以为然:“六哥多虑了吧?那人无官无品,草民一个,他还能在京城之中掀起什么大风浪来不成?”

贺六道:“有时候,不起眼的一个小虫子,身上或许带着剧毒,能咬死人。你可万万大意不得啊。”

贺六回了家,准备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带着一众力士奔赴广西。他这一来一回,就是整整三个多月的时间。

出京的时候还是夏天,回京之时,已是深秋时节了。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如果邵二狗不遇上这场大难,或许他一辈子都只是丹阳县城里一个小小的地痞头子。

躲在乡下的邵二狗,不知从哪儿得到了个消息:县令杨大人与县学的钱教谕不和。

邵二狗偷偷进了趟城,领着几个心腹闲汉,盯起了钱教谕的梢。一天夜里,他找到机会,将钱教谕堵到一个死胡同里,一顿痛打不说,他竟还砍掉了钱教谕的一根手指头!

教谕虽小,始终也是堂堂的正八品朝廷命官。朝廷命官被人痛打,还砍了一根手指,这是大案。

县衙里的衙役们却没人去卖力仔细查这件案子。原因很简单,杨县令跟钱教谕有仇!杨县令是三班衙役的顶头上司,他暗地里跟三班衙役打了招呼,指使他们在查这件案子时,出工不出力。

于是乎,这件案子成了无头案!而大明官制,很注重官体。那些长的尖嘴猴腮的人,即便再有能力,再清廉,也得不到升迁。何况钱教谕少了一根手指头,成了九指?过了一个多月,朝廷下旨,将钱教谕免职回乡。

政敌被免职了,杨县令志得意满。某日,他坐着官轿正要去酒楼喝酒。邵二狗忽然捧着一个木盒拦了杨县令的轿子。

邵二狗光脚不怕穿鞋的,狗胆包天。他将那木盒送给了轿中的杨县令。木盒之中,装着的是一根已经风干了的手指!

杨县令立马明白过来,这手指定然是钱教谕的。而眼前这个人,就是砍掉钱教谕手指的凶手!

按理说,杨县令应该立即让人拿下邵二狗才对。他不但没这么干,反而心想:啊呀!这个人办事够狠!还敢作敢当,是条汉子!这回钱教谕被免职,倒有他的八分功劳。我今后要好好抬举抬举这人。

于是乎,杨县令撤了对邵二狗的通缉令,将邵二狗当成了座上宾。

邵二狗呢,得了杨县令这座靠山,在丹阳县城里的势力更胜!

邵二狗在县城里继续敲诈商户们的银子不说,还给杨县令当起了掮客。

譬如说,丹阳县有些穷凶极恶的匪徒,被衙役拿住,关进了大牢。他们的家人会给邵二狗送一些银子。邵二狗拿了银子,自己留一成,剩下九成全都由他送给杨县令。杨县令拿了银子就会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