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府饭厅,饭菜上齐。贺六问香香:“哪几个菜是你炒的?哪几个菜是你娘炒的?”
香香答道:“这盘茭白炒肉、那盘清炒芹菜是我炒的。其他的菜都是我娘做的。”
老胡拿起筷子:“我倚老卖老,先动筷子尝尝我乖孙女的手艺!”
老胡夹起一片儿茭白,咬了一口,面露痛苦的神色。
香香问:“胡爷爷,好吃么?”
老胡咧着嘴答道:“好,好吃!比云来酒楼的炒茭白还好吃呢!”
贺六举筷,亦尝了一口:“我的香香啊,你把盐罐子打翻在锅里了?”
香香不高兴的说道:“爹,就你毛病多。我胡爷爷都没说什么,你倒嫌我做的菜咸。”
一旁的小忠儿不失时机的拍上了姐姐的马屁:“姐姐长的辣么好看,做什么菜都好吃。”
忠儿的马屁刚拍完,贺六就夹起一块茭白,喂到了忠儿的嘴里。
小忠儿立马呲牙咧嘴:“爹,给我水,我要喝水。咸死我了。”
贺六给儿子倒了杯水,转头对老胡说道:“恩科会试的诸般事宜,都安排妥当了。应该出不了什么岔子。”
老胡却摇摇头:“出不了岔子?未必吧?老百姓有句话,叫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真要是有人想借着恩科会试兴风作浪,你拦也拦不住。”
京城城北,云来酒楼。
酒楼二楼的雅间之中,一个三十来岁的公子正苦等着自己的一众酒友。
他衣着华贵,气度不凡,不似寻常富户家的公子,倒像是勋贵之后。
此人正是当朝首辅徐阶之子,徐璠。
徐璠无心功名。只想借着父亲的光,做个安逸的清闲衙内。他曾跟自己的妻子说过:“父亲是嘉靖二年的进士。如今贵为首辅,可又能怎么样呢?整日在朝堂上如履薄冰,就怕说错一句话,走错一步路。都道是做官好,我倒看不出这做官有什么好!让我去挤破脑袋考科举当官儿,不如杀了我痛快。”
徐璠在京城之中,开了两家染料局。因为有做首辅的父亲在,六部衙门都要给他几分薄面。兵部造办处给边军将士制鸳鸯战袄,染料都是从徐璠的染料局里进。徐璠也不是那种要银子不要命的主,给造办处供的染料向来是货真价实。一年下来,他倒也能安安稳稳、合理合法的赚个千两银子。
徐公子的酒友们陆陆续续的都到了。这些酒友,有张党官员的子侄,也有高党官员的子侄。任自己的父辈们在朝堂上争来斗去,他们这些做子侄的之间关系倒是和睦的很。一起喝喝酒、斗斗蛐蛐、赏赏戏子,偶尔还会联手做做生意。
礼部侍郎家的二公子林权对徐璠说道:“我听说今夏兵部造办处的染料采办都做完了。徐大哥那两家染料局赚了多少银子?”
徐璠答道:“凑合着赚了个三千多两。加上冬天那一次采办的红利,扣除伙计们的工钱、铺面的开销,到了年下倒也能剩下五千两银子的赚头。”
林二公子摇头:“咳。那才几个银子?不是我说,你爹贵为首辅,随便跟兵部、工部打声招呼,给你些大生意做,你就能赚个盆满钵满!五六年前,北直隶巡抚吴书剑的公子吴庆,手里的商行有几十家。随随便便跟官府做一笔生意,就有几万十几万银子的进项。”
徐璠摇头道:“林老二,你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爹谨慎的很的,根本不可能为了我的生意跟六部的人打招呼。再说了,吴庆当年赚再多银子又有什么用?他坑骗的是朝廷的国帑,锦衣卫的贺老六一出手,他跟他爹不就人头落地了么?我合规合法的做我的小生意,每年落个几千银子的赚头,知足的很。”
饭桌之上,公子哥们有一搭无一搭的说着话。朱希孝家的公子朱汀却埋头喝着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