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六一家连忙跪地叩谢:“谢贵妃娘娘恩典!”
李贵妃连忙道:“快起身!贺六啊,哀家知道你没做上锦衣卫指挥使,心里委屈。皇上自有皇上的难处啊,你要体谅。”
贺六答道:“皇上待我贺家已是恩重如山!臣从未感到委屈!”
李贵妃满意的点点头:“这就好!朱希孝在锦衣卫是个生头。今后凡事你要多帮衬他。”
贺六连忙道:“朱都督果敢练达,皇上潜邸时便对朱都督信任有加。臣一定尽力辅佐朱都督!”
李贵妃笑道:“要说信任,皇上最信任的还是你老六!这些年,你斗贪官,除奸臣,办了多少大案?皇上常在哀家面前夸赞你是国之栋梁呢。罢了,别说这个了,来,吃饭吃饭。香香,哀家让御厨做了你最爱吃的清炖猪蹄儿。”
十二岁的香香现在已经出落成了一个少女。她面露难色:“贵妃娘娘。香香最近不太敢吃肉啊。”
李贵妃问:“这是如何?”
香香道:“我娘说了,要是吃成个胖墩,怕要嫁不出去的。”
李贵妃大笑:“你这孩子,怎么成天担心自己嫁不出去?过个两三年,你出落成了大姑娘,哀家替你保媒,寻一个青年才俊做你的如意郎君。”
香香闻言,一本正经的说:“贵妃娘娘,都说是强扭的瓜不甜。您替我做媒,指婚的男人当然不敢不娶我。可要是我胖的跟头小猪一样,男人心里定然厌恶我。那即便我成了婚,也过不好日子。”
李贵妃对贺六说:“瞧见了么?老六,你家这丫头真是人小鬼大!对了,有件事哀家还要拜托你。”
贺六拱手道:“请贵妃娘娘吩咐。”
李贵妃笑道:“吩咐倒是谈不上。哀家有个不成器的弟弟,名叫李高。现在前军都督府做一个闲散镇抚。哀家想让他在锦衣卫历练历练。就让他做你的贴身试百户吧。”
李贵妃出身寒微。其父李伟本是个泥瓦匠。女儿飞上枝头成了凤凰,李伟跟着沾光,受封武清伯。至于李妃的弟弟李高却是京城之中出了名的浪荡子。仗着姐姐的身份平日里横行霸道。贺六早就听说过李高的大名。
新皇隆庆帝很勤政。他每日批阅奏折到子夜时分。每天天不亮便起床,准备朝会。
亲贤臣,远小人。尚节俭,恶奢靡。古老的帝国焕发了新的生机。
不过,白玉尚有微瑕。隆庆帝什么都好。不贪财,不暴虐,爱护百姓。他只有一个小小的癖好,那便是喜好女人。
英雄尚且难过美人关。隆庆帝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夜夜召后妃侍寝倒也不算什么太出格的事。毕竟,如今他就皇长子朱翊钧一根独苗。多睡睡后妃,也是为了朱氏皇族开枝散叶。
这日,承天殿朝会。
新任礼部尚书殷士儋言道:“启禀皇上。皇上登基,朝鲜、琉球等大明属国纷纷派出使者朝贺。按照旧历,礼部是要回礼的。”
殷士儋话说了一半儿,隆庆帝便打断了他:“本来大明属国来京朝贡是好事。可每每他们只拿些当地的土特产送到大明,大明呢,为了面子却要回赠他们十倍、二十倍的金银!他们尝到了甜头,竟然变本加厉。据朕了解,光是琉球国,这三年就派来了六拨使臣来京城。自今日起,他们愿意来大明送礼,大明欢迎!好酒好肉招待。然而,他们贡上来的东西值多少银子,我们只拿出相等的银子回赠便是!大明不能只要面子,不要里子!国库里的钱,是用来造福百姓的,不是用来滥赏外藩的!”
隆庆帝此言一出,众臣发自内心的高呼:“皇上圣明!”
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出班道:“启禀皇上,先帝驾崩后,多有文人墨客作诗文横加讥讽。锦衣卫抓了一批。臣请示皇上,是否按谋逆罪将这批人处死?”
隆庆帝问道:“贺六,你怎么看?”
贺六答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文人墨客,爱耍笔杆子卖弄些小聪明。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说他们是谋逆,倒也是言过其实了。臣看,每人打他们二十庭杖,让他们以后管好自己的嘴和笔也就是了。”
朱希孝心头不悦:我才是锦衣卫的新主人!贺六你只是我的下属!我对皇上谏言,你竟然跟我唱反调?
哪曾想,隆庆帝没有给朱希孝这个昔日的潜邸家奴任何的面子。他道:“贺六所言有理。每人打他们二十,不,十下庭杖,略施薄惩便将他们放了吧。”
贺六高呼道:“皇上仁慈之心天地可鉴!”
徐阶出班:“启禀皇上,刑部禀奏,天津出了一件通夷大案!有西夷船队携带走私货物。在天津港口贿赂当地卫所军后登陆。刑部已将一干人犯全部拿下。”
嘉靖朝时,只开放了杭州、福州、广州三处为西夷的通商口岸。守法的西夷商人,会到京城采购货物,而后送到杭、福、广三地,乘船出海,运回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