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六叩首道:“臣遵旨!”
贺六在大殿外找到了候旨的朱希孝和刘守有,领着他们来到锦衣卫衙门。
贺六召集锦衣卫南、北镇抚司所有袍泽,在校场聚齐。
朱希孝高声道:“诸位。都说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我这个新官,却不打算烧什么火!我初来乍到,今后还要靠六爷、诸位弟兄多多帮衬!”
贺六拱手道:“属下等唯左都督马首是瞻!”
一众锦衣卫袍泽亦高声道:“属下等唯左都督马首是瞻。”
刘守有突然开口:“左都督,属下头疼脑热,似乎是着了风寒。请求告假几天,回家养病。”
刘守有这个指挥使,本来就是隆庆帝安到锦衣卫的摆设。朱希孝一副无所谓的表情:“来啊,送刘指挥使回家。”
刘守有走后,朱希孝又道:“虽说我不打算烧什么新官儿火,不过嘛,新朝新气象。锦衣卫有些个陋规,我还是要革除一番。我听闻锦衣卫一向有十三太保的说法。大明只有帝师才是真正的太保!翻遍《大诰》,何曾见过锦衣卫有太保这一官职?自今日起,废除卫内的十三太保制。”
徐胖子拱手道:“朱都督。做不做太保的,我们倒是无所谓。问题是这些年我们三爷、六爷、老七、老八的都叫习惯了。这称呼是不是也要改过来?”
朱希孝道:“称呼就不必改了。既然弟兄都叫习惯了,就继续以数为名吧!”
贺六带头喊道:“朱都督英明!”
一众锦衣卫袍泽亦跟着喊:“朱都督英明!”
朱希孝又道:“传皇上旨意!升贺六为锦衣卫指挥左同知。何二为锦衣卫指挥右同知。胡三为锦衣卫指挥左佥事。陆四为锦衣卫指挥右佥事。”
“臣等领旨谢恩!”
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都是虚衔。甚至于指挥使现在都变成了虚衔。如今的锦衣卫中,最有实权的三个人,无非是左都督朱希孝、北镇抚使贺六、南镇抚使何二。
朱希孝说不烧什么新官儿火,却上来就废了十三太保制。他这是在立威,告诉锦衣卫的人:从今天起,我将成为锦衣卫的新主人!
隆庆帝的登基大典,或许是大明历代皇帝登基大典中,办的最寒酸的一次。
国库空虚。驾崩的先皇又把内承运库里的银子埋到了地底下,隆庆帝手里实在是没钱,只能一切从简。
登基大典后,照例是对臣子的封赏。
新任司礼监掌印孟冲手捧圣旨,高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王妃陈氏为皇后。封王侧妃李氏为贵妃。”
“召徐阶、李春芳、郭朴、高拱、陈以勤、张居正入内阁。徐阶为内阁首辅、陈以勤为内阁次辅。”
“司礼监前任掌印黄锦,温良恭德,赏号四德太监,保留司礼监秉笔职位,调任福建镇守太监。”
“杨博升任吏部尚书。潘季驯升任工部尚书。殷士儋升礼部尚书。”
“任刘守有为锦衣卫指挥使,于锦衣卫指挥使上设左都督一名,朱希孝任左都督。”
“任孟冲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为司礼监秉笔兼管御马监,刘大为司礼监秉笔提督东厂事。”
“海瑞无罪开释。官复原职。”
嘉靖朝的旧臣们,各自有了各自的归宿。
令贺六大惑不解的是,隆庆帝竟然让刘大继续统领东厂。
登基大典一结束,贺六遍捧着海瑞以前的官服,来到诏狱。
嘉靖帝驾崩后,贺六居中调度永寿宫守卫,没顾得上去诏狱看海瑞。
进了诏狱,贺六问看牢百户:“海大人一向可好?”
看牢百户对贺六讲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嘉靖帝驾崩的当天,诏狱中的几个百户、力士们合计,海瑞这位大清官一定是会官复原职的。他们凑钱,买了一桌好酒好肉给海瑞食用,算是送行。
海瑞竟以为这是断头饭。他大吃大喝,风卷残云一般将一桌子菜全都塞进了肚子里。
就在此时,徐胖子差人,给看守诏狱的人送来了丧服。海瑞见到丧服,问:“哪位太妃死了?”
看牢百户摇摇头,对海瑞说:“皇上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