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道:“我的许老弟,你就别吊我的胃口了!你就说,那买松烟古墨的人到底是谁?”
许老掌柜道:“周一手,这人你听说过么?”
老胡疑惑:“周一手?这人怎么这么耳熟?”
贺六一拍脑瓜:“别是咱们锦衣卫老十一李子翩在千门行里的师傅吧?”
许老掌柜点头:“就是他。作伪和行骗,被归为外八行里面的千门行。周一手是京城千门行的老掌门!”
老胡惊讶道:“老六,老十一不会跟这张调兵手令有什么关系吧?”
贺六道:“难说。老十一虽然表面上豁达磊落,可知人知面不知心。横竖周一手的宅子就在京城。咱们去拿了他,一审便知。”
老胡摇头:“你们刚才不是说周一手是骗子行里的掌门么?他应该是被通缉的,在京城里又怎么会有宅子?”
贺六笑了笑:“周一手十五年前就金盆洗手了,不再行骗。再说,有锦衣卫的十一爷上下疏通打点,顺天府早就撤了周一手的案底。人家现在是守法的老百姓。”
许老掌柜道:“老六说的没错。我有时候见了拿不准的古董,还会上猫须胡同周一手的宅子上请教他呢。”
贺六道:“他的宅子在猫须胡同?师傅,劳烦你跟我们走一趟,去猫须胡同找周一手!”
三人来到猫须胡同周宅,却见周宅外高高挑着两盏白灯笼。院子中哭声震天:“老爷啊,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哇!”
许老掌柜先拿了一方西洋镜,仔仔细细的查验了调兵手令的笔迹。
良久,他开口言道:“老六,有一回我给大理寺的黄大人家送一方鸡血石,在他家里见过裕王爷的一副墨宝。这调兵手令,的确像是裕王爷的手迹。即便是仿的,也仿出了八九分。”
贺六道:“嗯,京城之内向来不乏模仿笔迹作伪的高手。”
许老掌柜用右手沾了点唾沫,点在调兵手令上:“入水不散。这是货真价实的同福号罗纹纸。我跟同福号的王老板是至交。他跟我说过,裕王府的纸张,都是同福号晋上去的。”
贺六指了指调兵手令后的两枚印记。一枚是兵部正堂大印,一枚则是裕王的亲王印。他问许老掌柜:“你看调兵手令上盖的这两枚印,是真的么?”
许老掌柜摇头:“盖着的两枚大印的真伪,我无法辨别。除非把兵部大印、亲王大印拿到我面前比对。”
老胡道:“印信乃权柄也。张部堂、裕王怕是不会把印拿到端古斋来。”
许老掌柜拿起一柄裁纸刀,小心翼翼的在调兵手令上刮下了一丝印泥,先放在鼻前闻了闻,而后他用手指撵着印泥,放到舌尖上。
一番品尝,许老掌柜道:“苦中带微甜,又有一丝香味。这应该是书香斋的印泥。裕王府用的印泥向来是书香斋晋上去的。”
贺六问道:“师傅,您怎么能断定这是书香斋的印泥?”
许老掌柜侃侃而谈:“整个京城做印泥的印斋,唯有书香斋的印泥里添加了天竺逢春香。这种香料香味特别,又奇贵无比。看病的大夫讲究望闻问切,咱们古玩行鉴别书画除了望闻问切,还加了个‘尝’字。你师傅我的舌头灵得很,错不了!”
贺六道:“印泥是裕王府的,纸是裕王府的,笔迹是裕王本人的。若这张调兵手令是人伪造的,那造的也太真了些。”
许老掌柜捋了捋胡须:“老六,大明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行规。作伪的手艺属于外八行之列。历代作伪的高手,都有一条规矩:那就是,在赝品上必留有一处记号,以防有人拿赝品害的别人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