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心中庆幸:真不知道那杨炼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幸亏他在奏折里把我一起给骂了,这能证明我不是指使他上折子的后台!
嘉靖帝对徐阶的回答有些不满意:“你倒是挺爱请罪的。罢了。朕不问你了。严阁老,你怎么看这道折子?”
如果说徐阶是官场中的老狐狸,那严嵩就是官场里的狐仙了!
他叩首道:“这些年国事艰难,总是臣这个内阁首辅无能。杨炼参臣,臣无话可说。不过,这折子臣觉得有些蹊跷。”
嘉靖帝道:“哦?蹊跷在何处?”
严嵩答道:“折中有一句话,说‘愿陛下听臣直言,察严嵩父子之奸,或召问裕王。’这杨炼是不是在故意攀扯裕王?”
严嵩虽然嘴里说杨炼是“攀扯”裕王,其实则是在暗示嘉靖帝:裕王是杨炼上折子的后台!裕王指使杨炼参当今皇上的宠臣,定然是有二心!
嘉靖帝道:“是不是故意攀扯,派人一问便知。吕芳,传陆炳!”
不多时,陆炳进到大殿内。嘉靖帝先让他看了折子,又道:“你派个人,去问问杨炼,在折子里提裕王是何用心?嗯,贺六办事得力,就让他去吧!”
陆炳道:“遵旨!”
贺六领了命,来到了都察院。杨炼正在佥都御史值房枯坐着。
贺六道:“皇上问话。你在奏折中说‘或召问裕王’是何用心?”
杨炼的回答天衣无缝,直接将裕王跟这道奏疏撇清了关系。
“朝中除了裕王,还有人不怕严嵩父子嘛?”
贺六走到杨炼身前,压低声音问:“杨世兄,你这么做必死无疑。值么?”
杨炼朝着贺六拱拱手,斩钉截铁的说:“贺大人,扫除奸佞,天理也!”
贺六心中叹道:杨炼,真丈夫也!而后他转头去了永寿宫。将杨炼的那句“朝中除了裕王,还有人不怕严嵩父子嘛?”告诉了嘉靖帝。
徐阶在一旁闻言,长出了一口气:还好,杨炼不是个书呆子,知道裕王不能跟这封奏疏扯上关系。万幸万幸。
陆炳闻言:“哦?杨佥院身子骨不好么?已经在为自己准备后事了?”
徐胖子大嚼着鸭腿答道:“咱们的耳目说,杨佥院没病没灾,胃口好得很。一顿能吃三碗炸酱面。”
锦衣卫的耳目神通广大,就连官员们的饭量如何,他们都能查的一清二楚。
贺六听了徐胖子的话,心中暗道:不好!这杨炼可能要用言官死谏的法子,弹劾严嵩父子!
这日是太上老君仙诞日。
嘉靖帝宠信道教。每年太上老君仙诞,都要斋醮祈福。往年的规矩,在京所有正七品以上文武官员,还要写青词献入永寿宫。
青词又称绿章,是举行斋醮时烧给上天的祈福文章,因用红色的墨写在青藤纸上而得名。
严嵩当年得到嘉靖帝的宠信,就是因为他写得一手好青词。
西苑值房,严嵩、徐阶各写着一篇青词。
大功告成后,他们将青词交给司礼监掌印吕芳。
吕芳捧着青词,回到永寿宫内。
嘉靖帝在青纱帷帐内,闭着眼睛问道:“严嵩、徐阶的青词写完了?”
吕芳道:“写完了,皇上。”
嘉靖帝又问:“京城各衙门诸官员的青词,都交齐了么?齐了就焚了,敬给太上仙君吧。”
吕芳答道:“启禀皇上,六部及其他各衙门的青词都齐了。唯独都察院那边缺一份。”
嘉靖帝睁开眼睛:“缺谁的?”
吕芳道:“缺右佥都御史杨炼的。”
嘉靖帝闭上眼睛,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去催!”
正在此时,司礼监秉笔黄锦捧着一封折子,忙不迭的进到大殿内:“皇上,杨炼的青词来了!”
嘉靖帝看了一眼黄锦手中的折子,问:“他怎么没写在青藤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