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朝廷命官,给一群小民百姓下跪。这恐怕是嘉靖朝破天荒的头一遭。
杨炼高声道:“诸位乡亲,男儿膝下有黄金。我杨炼上跪天地、君父,下跪下父母。今天,我给你们跪下了!请乡亲们相信,朝廷会还我杨炼一个公道!朝廷,也不会不管不顾乡亲们的死活!你们让出一条路来,让我跟锦衣卫的上差们走吧!难道你们要让我变成挟众拒捕的大逆不道之人么?”
杨炼这一跪,灾民们怎么受的起?那个八十多岁的年老灾民搀起杨炼。一众灾民让出了一条路来。
贺六做了个“请”的手势:“杨大人,请了。”
杨炼亦做了个“请”的手势:“上差前面带路!”
杨炼跟着贺六、老胡来到北镇抚司诏狱。如今老胡已贵为管狱千户,诏狱算是他的地盘。
老胡吩咐看牢百户:“收拾出一间牢房来。弄干净些给这位杨大人住。一日三餐,按时供给,要有酒有肉。”
看牢百户转身要去办,贺六却叫住了他:“慢着,你给杨大人送酒肉,恐怕他也不会吃的。他治下的数万灾民,还在京城里忍饥挨饿呢!他怎能吃的下酒肉?这样吧,每餐给他送两个白馒头,一碗白粥,一碟下饭的鲜咸菜。”
老胡道:“老六,还是你考虑的细致。”
贺六摇头:“唉,都说是嘉靖盛世,天下太平。这么多灾民都快饿死了,也不知内阁、六部的那些大人们在干什么!”
永寿宫内。
嘉靖帝正在跟他最宠信的道士蓝道行看着新朝天观的模子。
“蓝神仙,你看着新朝天观的八个法坛,正和了乾、坎、艮、震、巽、离、兑的八卦方位!你觉得如何?”嘉靖帝一向称蓝道行为蓝神仙。
蓝道行拱手:“启禀万寿帝君,新朝天观若是按照这模子修起来,足见万寿帝君敬天爱民之心!”
嘉靖帝对身边的吕芳说道:“让黄锦开内承运库,拨一百万两银子,开工动土。”
吕芳道:“遵旨。”
吕芳说了遵旨,却未退出大殿。
嘉靖帝抬起头,问道:“还有什么事?”
吕芳道:“徐阶、高拱、张居正联名上了折子,禀奏北直隶春荒。。。”
嘉靖帝低下头,眼睛盯着新朝天观的模子说道:“两京一十三省,一年四季总有些灾荒的。徐阶他们的折子无非是向朕诉苦。诉苦的话朕就不看了,把折子转给首辅严嵩,让严嵩看着办去吧。”
贺六和老胡来到北司镇抚使值房。
刘大抱怨老胡道:“师傅,不是我说您老。您老都高升管狱千户了,怎么还是北镇抚司点卯最迟的一个?”
老胡打起了马虎眼:“禀镇抚使大人啊!老朽年迈,腿脚不利索。。。”
刘大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得了师傅。我看是您老昨晚又喝杏花村喝多了!”
老胡笑了笑:“我现在不喝杏花村,改喝西凉葡萄酒了。”
刘大道:“言归正传。有言官弹劾,大兴县令杨炼私开官仓,将官粮都分给了刁民。又领着刁民进京闹事。你们谁领个驾帖,把那杨炼拿了吧!”
贺六闻言,心想:那杨炼开仓应该是为了赈灾,还有那些所谓的“刁民”,明明就是嗷嗷待哺的灾民而已。定是杨炼以前得罪过谁,有人趁机诬告。
贺六道:“属下愿去缉拿杨炼。”
老胡亦道:“属下也愿往。”
刘大点点头:“好,你们速速去拿人吧。”
贺六和老胡领了拿人的驾帖,出得北镇抚司。
老胡问:“你说杨炼还在刚才那地方么?”
贺六道:“不一定。”
老胡笑道:“偌大京城,咱们去哪儿找杨炼这个大活人呢?”
贺六想了想,说:“这倒简单,哪里灾民多,我想那位杨县令就在哪里。”
贺六的估计没错。京城永安门一带,灾民最多。二人来到永安门,只见一个身穿七品县令服色的人,用官服的前襟兜着几十个发黑的窝头,分发给灾民。
贺六走上前去,拱手道:“杨大人,在下锦衣卫北镇抚司贺六。请您跟我们到北司衙门走一趟。”
杨炼头也不抬的答道:“哦,好,等我先发完了这几十个窝头。一个窝头,就是一条人命,人命关天呢。”
贺六、老胡没有阻拦。
杨炼将窝头分发完毕。他正了正官帽,问贺六:“敢问上差,锦衣卫抓我的理由是什么?”
贺六答道:“私开官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