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朝会不举行朝庭的运转还是一样可以继续下去,朝会只是君臣之间面对面一个交流的机会,所有事务的处理都是通过六部的,六部的奏折先呈到宰相府,宰相府批阅完了用蓝笔写上处理意见,然后再送到李世民那里,李世民同意宰相府的处理意见便直接跳过写上一个准字,如果不同意宰相府的处理意见,则用朱沙写上自己的要求,这便是蓝批和红批了,红批是最终的处理意见,蓝批是给皇上看的辅助意见。朝会上决定的事情也同样要走这个流程的,不过一般重大的朝庭决定都是要先在朝会上讨论商量一番,以便群策群力,李世民下定最终的主意之后,再由大臣们写折子走上一遍流程就可以了。
方炎也再次见到了李世民,虽然李世民高坐在上,但是整个人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就连说话的声音都还是沙哑的,这十天的时间都没有回复过来。群臣们都很担忧,最重要的是李世民的精气神仿佛一下子被掏空了,再没有了往日的神采奕奕。不过这种事情大臣们再怎么聪明也没有办法,只能祈祷着陛下能够早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好在李世民虽然精气神没了,政务依旧没有落下,六部每天呈现上来的折子他也当天就批示完了。方炎听内官说陛下在长孙皇后下葬后的第二天就出现在了上书房处理政务了,除了长孙皇后病倒最后的三天,加上葬礼的一天,李世民只有四天没有处理政务。这十几天下来,虽然李世民没有上朝会,政务却也一天没有落下了。
下了朝会,程咬金便邀请方炎晚上到他府中去,方炎点头答应了。两人都是朝中重臣,却都是今天第一次在朝会上见到了李世民,再加上李世民的状态也确实让人担忧,外表上憔悴一些还没什么,重要的是人的精气神没了,郁郁寡欢的,这样长期下去可是不行的。
封建时代皇帝可是一件很辛苦工作,勤政的皇帝就更是如此了,别的工作一年之中总还能偷闲几天,就是勤劳的百姓大雪天的还能休息一两个月呢。但是皇帝却连一天休息都难,这偌大的国家哪一天没有大事情发生?哪一天不是奏折成堆的,一个府上呈一道都有几百道奏折了,当然了,皇帝坐拥江山没有人管的了他,所以皇帝偶尔想偷懒一下,就把奏折交给身边的执笔太监去处理了,就像后世的明朝末年几位皇帝一样,明朝除了开国之初封了李善长等两位宰相之外便再无宰相了,朱元璋晚年的时候废了宰相的制度,将六部的奏折直接呈现到自己面前来,如此一来,皇权就更加集中了,毕竟宰相的工作就是替皇帝分忧的,性质也差不多。都是总管六部的。朱元璋自己勤劳无比,六部的奏折自己一个人批阅也没问题,但是他的后世子孙就没有那么勤劳了,当了皇帝还要每天累的要死,正常人恐怕都会想偷懒的,到了明末的时候这个情况就更加严重了,甚至就连朝中群臣都是心知肚明的,比如那大名鼎鼎的魏忠贤便是一名执笔太监,负责替皇帝批红的。皇帝朱由校登基之时还很年轻,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当了皇帝却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各地奏折,没有相府的蓝批辅助,所有的事情都要由皇帝一个人来过目并决定,其工作量之大简直是匪夷所思的,朱由样当然不干了,于是那些奏折就都落到了执笔太监的手中,执笔太监如何处理就成了最终决定。完全凌驾在六部之上了,成为九千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皇帝是累人的差事,李世民又是一位勤政的皇帝,每天要考虑的事情就更多了,这些落在皇帝案前的奏折,无一不是国之大事啊,李世民身上的担子是十分沉重的。方炎知道李世民这些天来也没有休息,心中也不由的一阵敬佩,李世民心志之坚定也可见一般,此时的李世民可是一言九鼎的,根本没有人能管束他的,言官们虽有谏言的权利,但也仅仅如此了,最多也只能在朝会中抱怨几句罢了,真要惹怒了人头落地都是可能的。
方炎以已度人,如果给了自己无边的权利之后,自己还能做到这样吗?恐怕是不能的,能成为一代贤君自有其过人之处,光是这份心性恐怕古今以来就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的!
又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长孙皇后逝世的哀伤渐渐在朝中淡去了,长安城中又再现了往日的繁华和热闹,朝会上李世民偶尔也会和群臣们说笑几下了,但是那种强颜欢笑只让群臣们更加的担心李世民的状况了,这种最亲之人逝世对当事者打击最大的还是精神方面的,普通人悲伤几个月甚至多少年都可以,但是李世民的身份注定了他不能悲伤太久,必须要尽快的从悲伤的状态中走出来,郁郁寡欢之下可是处理不好国之大事的。
这天下朝后,程咬金又找上了方炎,实际上程咬金不仅是自己过来的,他还代表着朝中多数的武将们,这些武将们对李世民忠诚无比,有心想帮忙可他们一个个只会打仗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是完全不知从何下手,最后一番商讨之下就想到了方炎,因为方炎即是武将群体中的一员,又是在朝中以聪明智慧著称的,上一次方炎在朝中当场揭穿了道士李淳风的把戏,更是给一众大臣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道士弄的东西在大臣们看来可是很神秘莫测的东西,可是方炎一个武将却能够揭穿其把戏,虽然当时的李世民有些不高兴,毕竟方炎当场揭穿的事情对李世民的名声还是有一点影响的,但是却得到了一众文武大臣们的欣赏。那可是他们想做却又做不到的事情。
“方炎,陛下的情况你得想办法啊,我们这些人都只会打仗,现在都指望你了呢。”程咬金说道,一幅心急如焚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