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改进连弩

回唐 锦衣夜行 3144 字 2024-04-22

,如果大军不能够出击,方炎愿意自己率领一支小分队出击,现在方炎手底下也有了1000多人,安全有一战的能力了。”方炎来到将军府的时侯,牛进达正在召见其他几位将领。一群将领看到方炎进来,纷纷站了起来行礼。牛进达似乎猜到了方炎的心思,又和其他将领聊了一会儿便散开了。

方炎便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牛进达,然后又分析了一下现在突厥人和唐军的双方实力之比。牛进达笑眯眯的看着方炎,也不答话。知道方炎把话讲完了,牛进达才笑眯眯的说道:“方将军有所不知啊,现在我军刚刚取得胜利,无论是粮草还是机械消耗的都非常大,这里距离中原腹地太远,粮草军械,要运送过来都得一个月的时间,这一点你是最清楚的了,路上还那么危险,如今正是大军需要休整的时机。”

方炎知道牛进达说的都是实话,唐军和突厥人已经征战了数十年,在这一年之前,唐军大多数都是败仗打得更多,大多数的底层士兵对突厥人都有一种恐惧之情,这也是人之常情就是那些底层的将领,每每看到突厥人进攻也会害怕,随着牛进达慢慢的讲述,方炎也渐渐的放弃了第一种打算,想要说服牛进达大军出击,恐怕是不可能了,于是方炎便将自己的第二个想法说了出来,那就是让他带着自己的士兵出击,牛进达调动整个大军追赶突厥人必然要先向朝廷祈请示,但是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方炎相信牛进达还是有这个权利的,也有这个魄力的。

“什么?你要带自己的士兵去突厥人那?方将军,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那突厥人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还有好几万大军呢。”牛进达急切的问道,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了方炎,这小子胆量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呀。

“是的,末将是怎么想的,这是个大好的机会,如果浪费那就太可惜了,现在突厥人如同丧家之狗,这是我们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请将军给我一个机会,我只带本部人马就行了。”方炎起身行了一礼说道。对于这一次主动出击,突厥人方炎在脑海中已经构思了数月。心中还是有一定把握的,人数少也就意味着机动性强,这就相当于后世的特种作战,兵不在多在于精。

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方炎如是想到。心中对踏雪就更加的喜爱,不过就是白菜心,他还是买得起的。唐军之中会骑马的并不多,大多数都是进入部队之后开始训练,在这一点上,和突厥人相比就有了先天的劣势,为了这个,方炎便又开始在武器装备上想点子了,不会骑马,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能慢慢训练了,但是方炎可以给他们装备上更加先进的武器,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诸葛连弩,相传诸葛连弩是由诸葛亮发明的,不过真正的图纸却随着蜀军的灭亡而最后消失了,这个时代也有连弩,但是效果并不怎么好,甚至在军中都不能算是标配的武器装备。

方炎想要改进出更加好用的诸葛连弩,主要就得从构造和材料上面进行改进了,这对于后世是一名物理教师的方炎来说并不困难,不过这个毕竟是秘密武器,方炎暂时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连弩最大的缺点就是射程了,相比普通的弓箭,诸葛连弩只有其一半的射程。这也是为什么诸葛连弩到后来就渐渐地很少看到了,而且诸葛连弩构造复杂,一旦损坏维修极为困难,相比其他武器有着天然的劣势,这也是唐军为什么没有标配连弩。

实际上方炎还知道一个原因,为什么诸葛连弩没有被大面积的普及,那就是诸葛连弩人工制作难度非常大,对木匠的手艺要求非常高,这才是导致诸葛连弩,渐渐消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方炎除了想改进诸葛连弩的制造方法之外,重中之重的就是要把诸葛连弩的制作流水线化,工艺标准化。让一个木匠制作一柄诸葛连弩非常困难。可是如果让这名木还制作诸葛连弩其中一个部件,达到要求就很简单了。这就相当于后世的流水线生产,最后将各种部件组装起来,就形成了新型的诸葛连弩。

诸葛连弩可以连续发射弩箭,但是连弩用的箭没有尾羽,这就使铁箭远距离飞行时会失去平衡,进行翻滚。历史上在明朝以后由于火器的广泛发展,连弩便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了。连弩在广泛的发展中又分为了努炮、床弩、秦弩等等。最多的可以十支连发。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方炎首先是将军中的工匠全部集中召集过来。最后一共有31个人会做木匠活,另一方面,方炎又按照自己的要求派人外出采购坚硬的铁木。铁木是制作连弩最好的材料。主要出产于三国时期的蜀国,也就是诸葛连弩最佳的材料。随后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方炎自己亲自来做,那就是把诸葛连弩的每一个部件标准画出来。箭长八寸。诸葛连弩臂长六寸半。其中,包括各个小部件的精确密度方炎都一一标示出来,以便这些工匠实际操作。每次可以装十支羽箭,拉力有150斤,强壮一点的普通男子都可以使用。

按照方炎的标准,几名木匠连夜赶造出了一把,方炎当场就测试了一下。拉力大概有150斤,每次可以装十支羽箭,射程为五十米左右,单发射击精确度很高,快速射击也有一半的命中率,如果以急速射击六秒钟便可射完十箭,完全具备了实战的意义,方炎还是挺满意的。随后又吩咐几名木匠一定要保守秘密,否则格杀勿论。诸葛连弩在马背上使用有很大的劣势。不过方炎也并没有准备在马背上使用。只要运用得当,加上敌人又完全没有防备,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件大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