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松一边拉着陆飞走向那个土坡,一边说道:“我这个当师父的,给你出一道题,考考你。我问你,既然突击盖房这件事情,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这么多年,还屡禁不绝呢?”
陆飞想了想,很认真的说道:“那是因为农村基层的群众觉悟低,而且缺乏大局观。”
“把这一套说辞给我收起来。觉悟低,缺乏大局观跟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有关系吗?小伙子不要一出问题就光给‘农村人’三个字上面泼脏水。你给我记住了,这是师父我给你上的一课。”王晓松说道。
陆飞被王晓松熊了一顿,赶紧低着头:“我知道错了师父,那您教教我,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看见陆飞认错的态度还算是不错,王晓松轻叹一声说道:“你记住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忽略客观事实,去凭自己的脑子主观臆想。多去想想一件事情的客观原因。
加盖房屋之所以屡禁不绝,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是因为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对于突击加盖房屋,其实并没有做针对性的说明。也就是说,突击加盖房屋,其实是钻了法律的空子。
这么一钻空子,执法部门在进行干预的时候,就缺少了法理依据。本来嘛,只要宅基地批给人家了,人家想怎么盖,那是人家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也就只有一些村子,对宅基地建房的规模,有自己的规定。但是国家却没有立法进行规范约束。
至于另一方面,人的天性就是追逐利益,不管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都是一样。你拍拍胸脯想一想。
如果给你一个,让你在一两个月内,多赚上百万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这个机会还不违法,我问你,这个时候,你还会不会考虑,这件事情体现的‘觉悟高低’?”
王晓松关上了摄像机:“这样,高阳你就在这里,把这些情况全都拍下来。陆飞,你跟我一起进村。”
说完之后,王晓松就跟陆飞两个人丢下车子,直接步行进村。从山坡上走下去之后,向前直走了两百多米,就到了村口。
刚刚来到村口的村道上,忽然之间就听见后面传来拖拉机的声音,两个人赶紧躲到一边,就看见一辆满载着砖块的拖拉机,从村口开了进去。
王晓松轻叹一声,就继续带着陆飞往里走。两个人慢慢的从村口深入,就发现,这个马上村里面,几乎已经是每家每户都在筹备建材了,快一些的已经正式开工,最夸张的一个,是已经盖起来将近一层了。
“从我们的文件下来,到现在不过两三天的时间。从我今天正式向这些乡镇一级的干部公布这个消息,到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时间,人家居然有的已经盖起来了一层楼。”王晓松咋舌的说道。
陆飞接过话茬;“按我说啊不奇怪,这如果有利益,人啊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
眼看着两个人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把整个村子转了一遍,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没有一家人是例外的,所有人都在准备建材,用来加盖房屋。
“突击盖房。”王晓松几乎是咬牙切齿的念了一遍这四个字。
突击盖房,在华夏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事情了。说的就是在村子面临拆迁的时候,村子里面会兴起一股‘建房热潮’。
一般来说,这些新盖起来的房屋造价低廉,工程质量当然也不怎么样,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种房子的建设周期非常短。最夸张的,一两个礼拜就能加盖一两层,让房屋的面积整整增加一倍。
这样做的目的,其实也很明显,无非就是在拆迁的过程中,可以多计入一点房屋面积。要知道,在以往有的地方,实行一赔一点三,甚至一赔一点五。
很多城市周边的农户,经过这么一拆迁,一夜之间就能作用几套,十几套,甚至几十套房产。从在黄土中刨食的乡下人,一跃成为在城市里什么都不用做,光靠收房租也可以舒适度日的包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