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秋风瑟瑟水东流

大汉光武 酒徒 3201 字 10个月前

刘秀心中暗叫一声不好,急忙拉紧缰绳躲闪。而那名白发苍苍的老汉,虽然没有被战马撞到,却如同风中的羽毛一样,轻飘飘向后倒了下去,从始至终,都没发出任何声音。

“老丈!”刘秀不忍心看到此人在自己眼前死掉,翻身下马,从地上将其搀扶起来,先喂了两口水,然后将一个粟米团子用水润了润,轻轻递到了此人嘴边。

不远处的流民们,立刻投过来一片直勾勾的目光。仿佛马上要吃掉粟米团子的不是老汉,而是自己。而那老汉,闻到了久违的粟米味道,眼睛里突然就有了亮光。一把抢过剩下的饭团子,踉跄而去。

刘秀手上的皮肤虽然粗糙,却被老汉的手指甲画出了一道深深的血印。刺痛之下,看向老汉的目光中,顿时就涌起了几分愠怒。然而,就在此时,老汉又一个跟头栽倒于地,仰起头,艰难地喊道,“狗娃!狗娃!开饭了,开饭了,爷爷给你找来了吃的。爷爷给你找来了吃的。”

不远处,一个小孩儿麻木地转过脸来,目光中充满了怀疑。因为饥饿,他的身子又瘦又小,然而肚子却很大。手里端着一个破碗,里边有白白绿绿的汤汁,缓缓流动。

“不要吃木酪,不要吃木酪。吃团子,团子!”老人左手和腿脚配合,在地上爬了数步,气喘吁吁地继续叫喊。“吃,吃,吃团子。团子比木,木……”

忽然间,他全身力气消失殆尽。高举着菜团子的右手,猛地落在了地上,瞬间将团子摔了个稀烂。

“团子,团子!”一群和狗娃模样差不多的儿童,蜂拥而至。眨眼之间,就将摔烂了的菜团子抢了个精光。

而老汉,却再也没有第二次爬起来。任由自家孙儿狗娃的声音,在身前响起,“爷爷,爷爷,你不要死,你不要死。我不吃团子了,我不喊饿了。我有木酪,我有木酪……”

注1:木酪,“穿越者”王莽的一大发明,荒年用木头和树皮煮成的糊状物,用来糊弄流民。难以下咽不说,更会让人染上腹泻、胃炎等疾病,却被王莽责令各郡各县大行烹制。

第二十四章秋风瑟瑟水东流

人各有志,李通和刘秀等人虽然觉得惋惜,却不能勉强。只好目送贾复离去,然后先进了城内补充路上需要的干粮、衣服,找客栈休息一晚,第二天继续挥鞭向南。

一路行来,越走,目光所及之处,越是荒凉。即便是洛阳、汝南这些有高城深池保护的地方,大多数百姓也是衣衫褴褛,形容枯槁。而新蔡,复阳等防御空虚之地,被土匪和官兵反复洗劫,已经彻底成了一片废墟。

常言道,兵过如梳,匪过如篦。被梳子篦子反复扫荡之后,寻常百姓之家,还算剩下得了几粒粮食。于是乎,摆在他们面前的道路,瞬间就剩下了两条,一条是带着全家老小成为流民乞丐,另外一条,则是也成为土匪的一员,抄起简陋的武器,去洗劫其他无辜的人。

如此一来,官兵和义军拉锯之地,就迅速变得十室九空。刘秀、马三娘、李通三个走在路上,往往大半天都见不到一个活人,只有成群的野狗瞪着通红的眼睛,跟在大伙的坐骑之后,默默地等着他们开始拔出兵器自相残杀,以期能在最好时间冲上去啃噬一顿热乎的尸体。

饶是刘秀见多识广,也看得心惊胆战,几度掩目。而绣衣御史李通,则干脆指着一片片废墟破口大骂,将王莽本人以及当初推王莽上位的那些鸿儒,追溯了祖宗八代。唯独马三娘,因为早年间一直挣扎在赤贫之家,对看到的景象反而不觉得有多奇怪。有时听李通骂的刺耳,就摇摇头,笑着奚落:“你光是骂有什么用,还能将他们骂掉一块肉?!有本事,就自己提刀造反,甭老想着在背后怂恿别人出生入死,自己到时候坐享其成!”

“李某正有此意!”李通被她挤兑的满脸通红,甩了下马鞭,高声回应,“我这次回乡,一定会纠集同道,扯旗造反。否则,也不会一路上遇见任何豪杰,都劝他不要再登朝廷这艘烂船。”

“造反?就你?”马三娘侧转头,皱着眉,丝毫不看好李通的前途,“能过得了你哥那关?恐怕还没等举事,就被他扭送到岑彭面前,然后拿你的脑袋当做他的晋身之阶。”

“他是他,我是我,我们哥俩已经分家多年了,如何能混为一谈?况且以他的本事,如何能阻挡得了我!”李通撇嘴摇头,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倒是你们俩,文叔,别嫌我多嘴。如果你不及早做出决定,早晚成为他人口中之食!”

“我得先见了家兄再说!”刘秀早就知道李通想拉自己一起扯旗,笑了笑,轻轻摇头,“家兄如果只是想继续做个田舍郎,我就跟三娘两个远走他乡。如果家兄也有起兵拯救天下苍生的念头,我当然会留在他身边助他一臂之力。”

这,已经等同于变相承诺,他肯定会扯起义旗了。以刘縯的脾气秉性,怎么可能会在乱世当中甘心继续种地扶犁?当即,李通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在马背上坐直身体,郑重向刘秀许诺,“文叔,如果伯升兄真的肯带头举大事,定要知会于我。李某愿为帐下一卒,任凭你兄弟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