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师妹,不妨吃了哺食再走!”许家两位公子,到了此时也忽然良心发现,双双追了半步,红着脸挽留。
“多谢师兄赐饭,但师弟重伤未愈,此刻正需要人照顾,三娘不敢在外边耽搁太久!”已经推开房门的马三娘转过身,柔声婉拒。
“那,那就不,不耽搁师妹了!”许家两位公子目光迅速在马三娘的包裹上扫了几眼,讪讪说道。
包裹又小又轻,充其量不过是几件换洗衣服而已。值不了什么钱,也不方便当着两位世伯的面,让马三娘打开了检视。所以也就算了,没必要再节外生枝!
“三姑姑,你去哪?”一个童稚的声音,忽然在后堂响起。紧跟着,一个八岁大小的女孩子,哭泣着追里出来,“三姑姑,你不要走。我害怕,院子太大了,没人陪我玩,我害怕!”
却是许家长子的小女儿燕姿,对马三娘心生依恋,不愿意放她一个人离开。
“三姑长大啦,得有自己的去处啦,不能赖在家里头!”马三娘眼睛,忽然泛起了几点泪光。蹲下身,用力抱了抱小女孩,柔声安慰,“你好好在家,三姑改天买了糖瓜来看你!乖!”
“三姑姑,我不要糖瓜,我只要你!”许家小囡哪里肯依,拉着马三娘的衣服角,死死不肯放开。
马三娘无奈,只好从头上取下一根铜簪子,轻轻插在小囡发髻当中,“这个给你,当作抵押。三姑如果不回来,簪子就归你啦。乖!”
“三姑,三姑!”小囡得了抵押物,终于相信马三娘还会回来,流着泪松开了手指。
马三娘在她头上轻轻拍了拍,起身快步走出门外。行经处,麻衣飘飘,雪白的寒梅从半空中簌簌而落,宛若雪乱。
注1:敬畏鬼神但要远离它,堪称智慧。
注2:符命,上天赐下的预兆。图谶,将来能应验的预言。王莽未来彰显自己窃取皇位的正义性,曾经派哀章等人大肆制造各种符命。一步步从摄皇帝,假皇帝,变为皇帝。
注3:谶纬之学,谶书和纬书,都是方士和巫师投靠儒家之后,依托儒家而衍生出来的“官方神学”。经董仲舒的倡导而兴,在王莽篡汉前后大肆风靡,刘秀自立之后,为了夺取政权,也因势利导,借助了其中许多力量。
第十一章怪力乱神不可语
论语有云: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又有云: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注1知发四声,为智)
扬雄和孔永二人都是儒门名宿,按理说,对算卦占卜之事,应该都不屑一顾才对。然而,事实上,二人心里却对此都极为迷信。
不光是他们,整个大新朝,从三公九卿到普通市井百姓,对各种符命图谶之说,也都宁可信其有,不会信其无。(注2,符命,上天赐下的预兆。图谶,将来能应验的预言)
原因很简单,王莽当初为了自己能顺利从汉儒子手中夺取皇位,曾经授意麾下心腹大肆制造各种改朝换代的预兆。古语云,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王莽的新朝取代刘汉之后,各种谶纬之学当然大行其道。(注3)
只是,今日龟甲灼卜所得出的内容,也过于骇人!
龙归大海,改天换地,那刘秀不过是个落魄书生,怎么配得起如此鸿运?万一今天所卜得的内容传播开来,大新皇帝即便再“仁厚”,也必将会将刘秀碎尸万段。而所有见证卜辞诞生的人,恐怕也同样在劫难逃!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纵使位居公侯,也是一样!短短几个刹那过后,扬雄和孔永两个,便默契地举起酒盏,哈哈大笑,“儿戏,儿戏,龟灼之事,岂能如此儿戏!子云,你果然是个门外汉!“
“子威兄生前就说过,我的龟灼时灵时不灵,今天,肯定是不灵了!算了,喝酒!”
“干!”
“干!”
与公,他们两个是许子威的至交,实在做不出来为了真假莫辩的卜辞,就坑害许子威的关门弟子之举。与私,他们两个都已经是做祖父的人了,当然也不能拿全家老小的性命,去赌王莽会对自己网开一面。因此,今天占卜所得出来的结论,就只能是谬误,并且只能烂在各自的心中,无论如何都不得再告诉第三个人。
当晚,二人都喝了个大醉。第二天早晨起来,对昨日种种,都闭口不提。
然而,有些事情,却是越想要忘掉,越会像根刺一般扎在心头。为了刘秀和各自家人的安全,扬雄和孔永默契地不再提卜辞的内容。但是,每次看到与刘秀有关的人和事情,他们两人就都犹如芒刺在背。偏偏许子威在长安城内,又没有更多的朋友。是以扬雄和孔永两人,即便再难受,都得硬着头皮,替老朋友张罗身后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