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老蟹衔姜向劐行

大汉光武 酒徒 3289 字 10个月前

“你!”没想到自己一番苦心回护,全都给了倔驴。欧阳中使气得眼前直发黑。手指刘秀,大声断喝,“你,你,好你个糊涂虫,莫非,你是急着以死求名么?!”

“中使明鉴,老夫早就说过,此子仗着有几分小聪明就肆意妄为!”王修立刻又回了过了魂,跳起来,大声帮腔。

“中使明鉴,学生并非沽名卖直!”刘秀却不慌不忙地看了他一眼,再度向欧阳中使拱手,“学生以为,朝堂决策,自有圣上,宰相,三公九卿和文武百官定夺。无论学生在答卷上如何胡言乱语,都影响不到朝政分毫。以圣上之英明,也只会对学生的胡言一笑了之。而如果学生因为心存畏惧,就故意跟中使说了假话,便等同于欺君!比起在老师和圣上面前露怯,学生更怕欺君!”

“你……”王修脸上的喜色,瞬间又被冻成了冰疙瘩,手指刘秀,浑身上下颤动不停。

“啊?哈哈,哈哈哈哈……”欧阳中使则愣愣半晌,随即放声大笑,“你这小混账,原来心里早就有了主意,亏咱家这个做师兄的,平白替你担心了一场,好,好,比起露怯,你更怕欺君!若全太学的师弟们,都像你一般对陛下忠心耿耿。也不枉了陛下每年花费那么多钱财,来支持你们读书!”

说罢,先抬手擦了擦笑出来的眼泪,随即示意随从取来最后的赏赐之物,亲自送到了刘秀面前,“这是一把尺子,也是陛下亲自指点匠人所制。望你今后努力向学,莫辜负了陛下的栽培!!”

“谢陛下鸿恩!”刘秀上前,从中使手里接过一把青铜打造的量具。然后朝着王莽平素所居住的方位叩首。

欧阳中使依旧像先前对待别人一样,静静地等着他三叩结束。然后亲手将他拉了起来,笑着问道:“皇宫大内,除了陛下之外,最初任何人都不知道其到底怎么使用。你天资聪明,不妨现在就猜猜,此尺到底可以量哪些物件,与平常之尺有何不同?”

刘秀闻听,心中顿时也涌起了几分好奇。赶紧将铜尺举到眼前,仔细查验。结果,不查验还好,一查验,整个诚意堂内,再度鸦雀无声。

只见那青铜尺,与寻常百工或者裁缝所用之尺,毫无相似之处。上下竟然多出了两对卡口,一大一小,彼此错开半寸。而尺身,也分为内外两层,中间开着空槽。边缘处,则簪着密密麻麻的量标。(注1)

这哪里是尺子?分明是有人异想天开,胡乱制造出来的大号玩具!可天子金口玉言,说它是尺,它就是尺,谁有胆子直斥其非?!

注1:大伙猜,是什么尺?传说这是王莽时代最奇怪的一个物件,考古学家也总被弄得满头雾水。

第九十二章老蟹衔姜向劐行

刹那间,堂内堂外,一片死寂。

谁也没有想到,王莽这个日理万机的大新天子,居然跟太学的考卷较起了真儿!将学子们为了应付考试而写的文章,当成了对朝政的品评!

很显然,刘秀在考卷上,没说井田制的任何好话。如果被引申为妄议政事,恐怕圣人天子也不忌惮在仿效一次儒门祖师爷,直接因为胡乱说话而诛杀了他这个“少正卯”!

“刘文叔,恢复井田,乃是经历天子首倡,九卿共决,自六国一统以来的第一善政,你哪来的胆子,竟然在考卷上大放厥词?!又是谁指使你,将暴秦之政当作万世楷模?”就在众人为如何替刘秀脱罪而心急如焚之际,鸿儒王修却猛地跳了出来,指着刘秀的鼻子大声质问。

“王子豪,你也忒无耻!”作为刘秀的老师,许子威岂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坑害自家的得意弟子?用拐杖朝地上奋力一戳,长身而起。“我是他的师父,他的本事都是我教的!你想栽赃嫁祸,就冲着我来?!”

“子豪,过了,过了!”太学祭酒刘歆(秀)”虽然平素跟许子威有诸多不睦,此刻也看不惯王修身为太学鸿儒,却想方设法将学生朝死路上推。也紧跟着站了起来,沉声劝阻。

而那王修,两年前就是因为刘秀、许子威师徒才丢了太学主事之职,今天好不容易得到了报复机会,岂肯善罢甘休?当即把脖子一梗,拱手四下抱拳,“祭酒,诸位同僚,非王某挟私报复!这刘秀自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拉帮结派,上欺老师,下辱同学。两年多来,受其祸害者不计其数。如今,他又为了博取虚名,故意将陛下力推的复古之政贬得一文不值。如此刁钻狡猾,心术不正之辈,王某岂能容他再继续荼毒同门?今日,刚好当着中使的面儿,将他逐出门去,还我太学读书清静之地!”

“喔——”门外看热闹的同学听得直犯恶心,跺着脚大声鼓噪。

许子威也被气得直哆嗦,抄起拐杖,就要跟王修拼命。一直坐在他旁边没说话的副祭酒扬雄,却忽然伸手拉住了他,微笑着轻轻摇头,“子威兄,稍安勿躁!陛下是让中使前来找刘秀问话的,刘秀本人还没开口,其他人岂能越俎代庖?”

“这……”许子威被他说得一愣,旋即,皱着眉头停住了脚步。

他相信扬雄的“神机妙算”,更相信扬雄的人品。既然扬雄丝毫没觉得王修的言语能害得了刘秀,他这个师父就没有必要现在就替弟子出马接招。

“说!你若是如实招供,陛下看在你年纪小的份上,说不定还会饶过你。”王修也听到了扬雄的话,顿时心里头就有些发虚,但表面上,却依旧声色俱厉,“你若是继续执迷不悟,王某今天就算拼着得罪所有同僚,也必须替太学清理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