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摆摊了

把红果装进土瓷罐里,和昨天做的两罐藕粉一起放在板车上,姚氏从粮仓里找出冬日烧火用的土陶炉,连着几捆干柴也放板车上,家里没有烧水壶,只能把除了大铁锅外的唯一一个煮饭的釜搬上板车,再加上准备盛水的两个木桶,板车上满满当当。

走在路上,周云总觉得她爷今天看她的眼神比以往还要热切几分,也不知道咋了。

两人到县城城门时正好天亮,在县里讨生活的农夫活计们,也早早在城门口排上队。

周云还是第一次见到古代的县城和城墙,大体和电视剧里的差不多,就是颜色比较暗淡破旧,城墙有的地方都已经脱皮了,显得不是很牢靠的样子。

时间一到,城门大开。

前面的人一个个进去,很快就到了周云和姚氏。

姚氏从身上掏出一个发黄的小册子递给检查的官差,告知了两人的姓名,官差又检查了板车里的物件,确定没什么问题就放行了。

不过这也是如今大燕朝新皇免了乱七八糟苛捐杂税,要知道放在以前前朝时候,这入县城都每人要交一文的入城费,最高时有收三文的!

姚氏把小册子放好,见周云一直看着,想到女儿大了之后就没怎么来过县里了,便解释道:

“这是咱们家的户籍册,进出城都要检查的,可不能丢了。”

周云了然,就是现代户口本,也充当身份证用。

“咱们去东市,昌阳码头就在东市,那边每天商船客船来来往往,都是些钱多贪奇的主,你这琉璃羹就占在一个新奇,那里应该卖的开。”

不愧是打小卖猪肉出身的,张口就分析出最合适的摆摊点,周云觉得她娘当年卖猪肉肯定是个中好手!

从城门口往东走近路,也就一里地就到了东市。

一进东市马上就热闹起来,早起扛包的,叫卖朝食的,停船靠岸休息的,招呼扛包人干活的,形形色色构成一幅生活画卷。

姚氏边张望哪里有摊位,边问周云:“对了,云儿,忘记问你了,这琉璃羹你准备卖多少钱?”

姚氏虽然卖猪肉出身,从小市井长大,多有粗俗,但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古代大多数人都不同。

她觉得想让孩子独立那就是不管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说这次是家里一起卖琉璃羹,但到底是周云自己做的琉璃羹自己提的想法,还是要看她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