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个命令传出来的时候,引来社会各界的哗然,大家都以为,北伐军在击败了吴佩孚之后,会顺势北上,越过黄河,决战张作霖,可就在这个时候,却选择了结束战争,这是为何?好多人都认为袁兆龙这一次出了昏招,没有接机北上,一鼓作气消灭张作霖,机会错过了,说不定,运气也就随之错过了。不过,袁兆龙却从来都不介意这种言论,他是当政者,他知道什么情况下,该做
什么样的事情,比起外界的猜测,他更清楚自己部队的状态如何。在外人们看来,接连的胜仗,北伐军正是一种气势如虹的状态,越战越勇,天下无敌!可是袁兆龙却知道,北伐军征战一年多以来,已是强弩之末,打仗的是人,是肉做的人,不是钢铁做成的铁人。征战了这么久,虽说是一直都在打胜仗,但是对于人的体能和精神力,也是一种极大程度的
消耗,在这场惊天动地的战争之中,早已是人困马乏,大家都累了。最重要的是,袁兆龙多年积攒的家当在战争中已经消耗了一大半还要多,若是再打张作霖的话,极有可能会拼到一无所有的地步。
最初制定的北伐计划中,本就没有张作霖的名字,因此,收手才是最佳选择。不管是从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不允许袁兆龙持续开战。虽说他的背后站着美国佬,然而这两年里,袁兆龙清晰地感觉到,来自于美国的支持,已是越来越少,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内部正在经历一场变故,虽然仅是在苗头阶段,繁荣的经济背后正在酝酿一场超强的风暴,当这场风暴爆发的时候,世界都将会为之振动!虚假和浮夸的繁荣遮挡了所隐藏的风险,或许有人已经注意到了风险的存在,可是更多的人却选择了忽略。或许用不了一两年的
时间,危机就会随之爆发……当危机发生之后,自顾不暇的美国,必然无法持续性的支持自己了,袁兆龙所选择和犹豫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如果不在危机爆发之前,尽可能的将国家统一,当他失去了美国援助之后,在与张作霖的较量
中,肯定会居于下风,甚至落一个失败的下场!
付出了这么多年的心血和努力,袁兆龙认为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他无法接受任何程度的失败代价,游戏如今已经到了一个输不起的地步了……最后关头,被淘汰的下场将会更加的凄惨!
趋炎附势,这不是他的性格,以他高傲和气节,怎可能会在袁兆龙的手下谋生活呢?他毕竟是个要面子和尊严的硬汉。袁兆龙对他的欣赏,他心领了,也颇为感动,想不到,自己这个落魄的败军之将,居然还能被袁兆龙继续赏识,但是,虽然已经败了,但吴佩孚不想失去他仅存的尊严,
若是连人都输给他袁兆龙的话,他吴佩孚就不是吴佩孚了。
可以在肉体上打败他,但是却不能从精神上击败他!
所以,吴佩孚认为自己并没有完全输的彻底,没有吃下袁兆龙给的糖衣炮弹,从某种程度而言,他赢了……至于是否全身心的打败他,袁兆龙不在意,成王败寇,这就足够了。对手的名单上又划掉了一个名字,自此以后,吴佩孚也将成为过去式,在统一浪潮面前,任何的分裂势力都不会有市场存在。正是因为看懂了这种大势,孙传芳主动退出,吴佩孚是第二个,唐继尧、桂系三雄、冯祥等人选择了顺应潮流。军阀乱世,终于开始朝着结束的趋势发展,当赵永亮的汽车轮子在郑州黄河河滩的泥沙上碾压出轮胎痕迹的时候,北伐军饮马黄河滩!袁兆龙的势力范围经过这一场北伐战争,直接将江淮流域、东南地区以及黄河以南大片区域并入到了势力范围之中,几乎扩大了一半的版图,但看控制区域的话,袁兆龙
胜过了张作霖。
跨过黄河,西北军也与北伐军汇集到了一起,看着兵强马壮的北伐军,以及威风凛凛的赵永亮,这位鄂军第一战将,威震八方的袁兆龙之下第一人,冯祥的心中难以升起那种与之对抗的情绪。
“哈哈哈!冯大帅,看我军军威,如何?”赵永亮向冯祥炫耀精锐的部队,霸气无比。
冯祥摇头苦笑道:“赵将军威武,北伐军的将士们个个龙精虎猛,如同天兵天将下凡一般,了不起,差一点啊……”冯祥所说的这个差一点,指的是他自己,差一点儿就成了北伐的对象,好在最后关键时刻,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才没有沦为被消灭的那一个。尤其是当北伐军迅速摧毁了直系两大军阀之后,冯祥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