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当初的前辈们。这还是在张作霖倾心培养之下,才会取得的成就。所以袁兆龙给他的评价仅仅是优秀,而非杰出。如果说,白手起家的话,少帅的成就可能甚至都比不上孙传芳,他缺少的是苦难生活中的历练,对于人生
的理解和感触,仅仅是通过张作霖言传身教的方式学来的,而非自己亲身的经历。这无疑就是少帅最大的弱点。
可不管如何,袁兆龙还是要成为张作霖有一个不错的接班人,不像他,膝下二子,一个年幼,一个年纪更幼。指望他们挑起大梁,八年之内,看不到成效。袁兆龙在年前的时候,就将长子袁途送去了美国,他已经十三岁了,是时候要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环境了,袁兆龙为他的规划做的非常清楚,在美国待两年,然后再送去欧洲,欧洲三年之后再回国,回国
之后,也不着急让他接班从军,而是送去民间生活一段时间。袁兆龙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体验到国内与国外的不同之处,在他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能够得到不同的感悟,如果不是自己亲身品尝葡萄味道的话,仅从别人的描述中,永远感受不到酸甜的滋味。少帅
镇不住老帅的一班老臣是因为他的资历不够,老臣们倚老卖老。换言之,如果袁兆龙儿子将来接班的话,这个问题只会更加的严峻,鄂军五虎上将个个都不是寻常人,除此之外,又平添了一批在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黄埔新兴将领,未来这些年来,他们这群人身上的功勋只会越来越多,地位和权威也将会越来越高,一个个如狼似虎,年幼的后生如何驯服的了他们。袁兆龙也在思索这个问题,如果谋划继承人的话,在保证鄂系军阀长期巅峰的基础上,让儿子接班,是不
是一个好方案?后来,袁兆龙打消了这个念头,自己居然不知道何时,产生了这种狭隘的军阀割据思想,已经开始朝着民主统一而迈进,自己居然还在思索“家天下”的问题。
雷峰塔已经倒掉了,孙传芳的政权也已经垮台,但是封建的余孽依旧没有被肃清,民主解放的浪潮在推动国家统一的前进步伐,势不可挡的架势让历史快步的向前迈进,传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得起
来,从北洋时期走过来的军阀们,俨然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谁会最先落地,摔得粉身碎骨呢?吴佩孚?张作霖?还是袁兆龙呢?
在孙传芳自我淘汰之后,吴佩孚显然已经出现了掉队的倾向,想要在北伐的攻势之下强势翻盘,这比登天的难度差不了多少,局势也愈发的明朗起来,决胜者只会从袁兆龙与张作霖之间选出。
张作霖:绰号东北王,北洋最强军阀之一,执掌北洋政府,后段祺瑞时代,北洋军阀最强者。
袁兆龙:bigstancha,脱离北洋行列第一人。两个人都具备统一国家的实力和势力,彼此之间也是对方统一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胜利者,从来只有一个,究竟鹿死谁手,尚且未知,不过,通过在直奉战争与北伐战争中的体现来看,袁兆龙的势头更
加的凶猛。直奉战争中,在与吴佩孚的交战过程中,张作霖对吴佩孚是“险胜”,若不是多方外力的干预,能否取胜都是一个未知的因素。而在北伐战争里,从战争开始的时候,袁兆龙的北伐军更胜一筹,占据了全盘
的主动优势,吴佩孚一直都是一种被动防御的消极策略应对,虽然尚且没有全面崩盘,但是距离下野,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吴佩孚,俨然已经成了张作霖与袁兆龙之间较量的试金石。军阀支持者们分成了两大阵营,亲奉系与亲鄂系,亲鄂系的人乐观的认为,在袁兆龙的进攻之下,吴佩孚的覆灭已是必然之举,吴佩孚必定会走
上孙传芳的老路,等到吃掉整个直系之后,调转枪口打奉系,依照奉系在直奉战争中的表现来看,比吴佩孚并强不了多少,统一指日可待!而亲奉系的人却不服气的认为,吴佩孚之所以如此不禁打,是因为在直奉战争中奉军消灭了直军的主力部队,占了他们的地盘,吴佩孚现在正是一个元气大伤的状态,属于“残军”,打残军而已,算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