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也没这么说,反而是这个十几年来,一直居于“争三”行列的袁兆龙说出了这等狂妄之言,是谁给的勇气呢?
至于,为何要说袁兆龙“争三”呢?
直皖争锋的时候,他是老三,直奉争锋的时候,他还是老三,老三定律伴随着袁兆龙的成长旅途。卧薪尝胆、厉兵秣马,袁兆龙终于不再“争三”,这一次,他要当老大!去做一个唯一的老大!
“打倒军阀,打倒军阀,除列强……”
学生们一齐唱起了袁兆龙作词的这首革命之歌。
歌曲唱罢,每个人的手中都端着一个碗,然后有人端着酒水来给他们倒满,所有人举起碗来,袁兆龙手中同样举着酒碗。
“同学们,不管会喝酒还是不会喝酒的,都要将碗中的酒水饮尽,饮完这碗酒,从此踏上革命路,为国家而战!袁某先干为敬!”“请!”
“德祥,这群学生们,与湖北军校生们有何不同?”赵永亮侧头问向孙德祥。孙德祥想了想说道:“不同的地方太多太多,要是说真正意义上的不同之处,应该是说,气质不同,这批学生像极了我们那群人,充满了朝气和自信,谁都不怕,万事敢于迎难而上,勇气和自信,这是成功的必备条件。遗憾的是,有可能是我们这第一批学生过于成功,定下的标尺难以超越,导致了后期数年的军校生们一直都在拿我们当成榜样,追赶我们,结果到头来,优秀的学生不少,可是成才者寥寥无
几,追赶,却始终不能超越,唉……”说到这里,孙德祥叹息,自从兵败滇地之后,孙德祥一直都在思考军校生们为何迟迟不能挑起大梁的原因在哪儿,到底是哪道环节出了问题,想了好久,直到现在,孙德祥方才恍然大悟,问题出在了他们的身上,因为他们的成功,被树立成了榜样,成为后人们学习的目标,一直在追赶,从未被超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人,潜质优秀者,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的提升,甚至靠近了孙德祥等前辈们的标尺高度,因此,认定自己已经成功了,从而放弃了继续进步甚至是赶超的念头,故而成就仅限于此,再无寸进,第二种人,潜质一般,认为自己的天赋太差,不管如何努力,都不会再超过前辈们了,所以,放弃
了继续追赶的念头……毕竟在每一个学生兵的心里都有一个共通的常识,毕业之后,到青年军里摸爬滚打几年,然后在加盟其他部队,凭借着这层资历,少说也能混一个营长或者是连排长当一当,因为心中存在后路,因而努力
的动力就有所限制。孙德祥所想到的这个问题答案,袁兆龙早就琢磨透了,所以,同样的悲剧不能再出现在黄埔军校中,孙德祥等湖北军校的杰出代表们,在讲师们授课的时候,一律都不得提及,免得给他们定下高度,一切
都要从新开始,从心开始,无我便是大我!
他们的心中没有目标,在他们的眼里,他们自己每一个人都是奇迹的创造者,记录的超越者,这等自信来源于无畏以及无知,所以,孙德祥才会感觉到这群人的身上有他们当初那批人的影子……袁兆龙的演讲还在继续,握着拳头,高声的吼道:“当今之国家,乃是前所未有之乱世,自从清末以来,列强侵袭我泱泱大国,屡次三番的用不平等之条款羞辱我国,割地赔款,奇耻大辱!我华夏数千年来
,何曾蒙受过如此耻辱!我们并不恨清朝,也不恨当皇帝的是满人还是汉人,我们恨的是没有去尽一切努力改变这种局面的清廷!我们想要堂堂正正的站起来当人,我们不在乎脑袋后面有没有辫子,我们只在乎脊梁是否挺直。我
们不要洋人骑在我们的头上撒野,不要洋人在我们国家的土地上作威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