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的末期,袁兆龙访美、黄埔军校成立,极有可能是改变最后格局的最终基调了。
所以一切都在朝着有利于鄂系军阀的一面进展,乐观的估计,恐怕最多年之内,不出意外的话,乱世将会彻底结束,内乱平定,国家将会迎来一次难得的喘息之机会……
“你们的意思是说,我是一定要去了?”
“哈哈哈!难道你不想去吗?”戴成祥笑着问向袁兆龙。
袁兆龙淡然一笑,没有言语,在他的心中,固然想去的,可是心里又比较纠结,先是依靠于英国的势力起家,再是投靠到美国佬的身边继而做大,做强……
一路走来,袁兆龙感觉仿佛丧失了自主性和自强意识……
难道说,这边是军阀的通病吗?此番访美,与访英不同,袁兆龙去英国的时候,正值一战结束,因为消耗过大,英国佬走起了下坡路,不管是殖民地还是世界地位,均是面临着美国、日本等新兴强国的挑战,急于维护现有利益,袁兆龙
是英国佬在中国的唯一合作对象,为了维护远东利益,不至于失去的更多,对袁兆龙的态度更多的是“求”。然而,美国佬却与之不同……
说起这个姓氏,第一个浮现在袁兆龙眼前的名字便是:溥伟!这个在军阀前期一直致力于恢复清廷统治,四处奔走的执着者,策划了上海滩袭击案,险些要了袁兆龙性命,又在袁世凯的耳边煽风点火,严重蛊惑了袁世凯的心思,致使他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可以说
,现如今国家之混乱,他这个毫不起眼,如同蝼蚁一般的小人物,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不是袁兆龙忌惮这个小人物,而是这个名字给他心中的印象实在是过于深刻,险些害死自己且不说,听袁克文说,好像自己的那把九狮军刀还在他的手中呢,而且这小子至今下落不明,不知去向何方。
晃了晃脑袋,将这些无用的杂念统统的甩出了脑袋。想这些,都没用。
……同时在袁兆龙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两份邀请函,一份来自广州,孙先生已经挑选好了军校的选址,军校的各类设施均已完善,名字也已经起好了,就叫黄埔军校!孙先生挑了个良辰吉日,等着袁兆龙过去一
趟,两人一起参加军校开学的庆典仪式。
别人可以不来,但是袁兆龙这个校长必须到场。毕竟这个校长的职务,是他击败了数个候选人强行要过来的,为此事,孙先生甚至不惜与他的部下决裂……等到新军校开学之后,也就是说袁兆龙的名称上又要加上一个黄埔军校名誉校长的职称了,同时身兼两大军校校长,恐怕用不了十年,袁兆龙的学生们便会遍布整个军界,成为当代军阀之中最可怕的一股
力量……
袁兆龙对这个即将成立的黄埔军校可谓是颇为重视,湖北军校无疑是当代最好的军校,可是在办学的途中出现了差错,导致军校生们的整体水平呈现断崖式下跌,再无名将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