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而言,即便是分属对立的两大阵营,依然不妨碍他与孙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孙先生目前最大的心愿便是发起北伐,消灭国内所有的军阀团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体统一。与皖系和奉系合作,构建成三角联盟的出发点,便是基于北伐的大战略构思之上。但是以目前粤军的实力而言,北伐无疑是天方夜谭,且别说能不能打出去,单单是与他意见相左的陈炯明就够孙先生头疼的了,因为陈炯明反对孙先生将粤军革命化的理念,选择了出走,将一部分的粤军
带去了桂地,极大地削弱了粤军的军事实力,最致命的是,陈炯明作为粤系军阀头领之一。在整个粤军集团中威望极高,虽说仍有大部分的军官们忠诚于孙先生,可是心中对老长官的感情依然不减当年,甚至,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军官认为,是孙先生争权夺利,想要独霸粤军,故意将老长官陈炯
明给逼走,军中对革命党插手军务之事不满的情绪日渐高涨,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苗头,这让孙先生感受到了压力如果不能尽快的控制粤系,恐怕自己不免会再一次面临失败的下场。
革命已经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决不能前功尽弃,更何况,近几年来,孙先生一直感觉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已经是大不如前了,肝部的位置一直都不舒服。
孙先生害怕了,害怕万一有一天,自己撑不住了,撒手人寰,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革命基业毁于一旦。孙先生不想再失败,即便是将来自己看不到统一那一天,也要为革命的后来人打下一片坚实的基础,早晚有一天,后来人会遵循着他的足迹而实现全国统一,消除军阀大业。孙先生始终相信这一天的到来
,不会过于久远。
革命的事业需要有人继承,并且在他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从而走向胜利,袁兆龙便是孙先生挑定的最合格的继承人。
他与这位学生走的是一条殊途同归之路,在一条路的中央出现了两条分叉口,各走一条路,可不管怎么走,怎么绕,最终仍然都会是同一个目的地。因此,将革命的事业交给袁兆龙这个继承人,孙先生很放心……
袁兆龙可谓算是个厚道人,30万的支票,袁兆龙做主卖给孙传芳总价值达到38万的军火,搅得越乱越好,世道越乱,袁兆龙收获的才能越多。
势力悬殊反而不利于袁兆龙从中捞好处。以直系目前的能力而言,不可能具备同时向奉系、皖系开战的实力。曹锟需要孙传芳扛起东南半壁天下,袁兆龙也需要一个人来搅乱东南局势,以此来遏制向北方扩张的皖系。同时袁兆龙还要想尽办法将孙传芳尽快扶持起来,需要让他成长,从而成长成足够与吴佩孚争相
抗衡的地步。依照目前的局势来看,足够争夺天下的军阀无外乎三个,直系、奉系、鄂系,老生常谈的话题,最强的是直系,最弱的也是直系,直系很强,将领众多,地盘甚广,直系也很弱,因为他们的将领太多,与
曹锟同等资历的军阀不在少数,互不服气,勾心斗角,难以形成完整统一的战斗力。
直系想要强过于其他军阀派系,必先统一直系内部,而具备这个实力一统直系众军阀的人,袁兆龙料定必将是吴佩孚!
吴佩孚的威望和能力远超过于他的顶头上司曹锟。曹锟之所以还能安安稳稳的把持着北洋政府,九成九的原因要归根于吴佩孚对他的忠诚,一代枭雄甘于人下,这是一个无法想象的事情,即便是低调的像袁兆龙这种人,虽然是对孙先生毕恭毕敬,以师生
相称,可十年来,从未与老师一起同一战线,都是各玩各的。
可吴佩孚偏偏是个异类,他能力强过于曹锟,可依然保持着忠诚。
忠诚这个字眼在军阀中可是极为罕见,尤其是放在他们这种身居高位之人的身上。吴佩孚没必要造曹锟的反,曹锟年纪也不小了,凭借着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早晚有一天,直系的大权会落在他的手中。更何况,曹锟也是给予了绝对的信任,容许让他大展身手,能否当得上这
个直系第一人,完全取决于曹锟执政寿命的长度……
所以说,吴佩孚已是当之无愧的直系第一人,他也一直都在做着按部就班的收拢兵权之事,将直系打造成一个整体,继而完善争夺天下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