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联盟风暴(三)

重生之军阀生涯 花尾龙 2280 字 12个月前

读书人跑到了城门外,来到招兵摊位前,举手道:“军爷,我报名,我要当兵!”

整个社会都尊重知识分子,部队里当然也尊重和稀罕读书人,读书人当兵的确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可是,既然从一个士兵开始做起的话,首先得保证自己能在战场活下去才行。

……

直隶是直系的大本营,曹锟将吴佩孚调回保定的用意也很明确,就是要打进北京去!为此,段祺瑞毫不示弱,也将徐树铮从西北给调了回来,负责京津地区安全。

一个是直系悍将,一个是皖系悍将,而吴佩孚的年纪却要比徐树铮大六岁,成名也比徐树铮晚得多。

徐树铮一直都是皖系的招牌,佼佼者,最近更是因为联手袁兆龙收复漠北之事,被捧上了天。相比之下,吴佩孚的履历可就差得远了,外界评估战局,一致的认为,吴佩孚不是徐树铮的对手。

可直系谁能与徐树铮相提并论呢?除非得让他曹锟亲自上了……

不过,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对于外界的评价,吴佩孚没有放在心上,不介意报纸怎么说,甚至还比较开心。

行军打仗中,一场战役的取胜与否,从来看的不是指挥官的名气大小,也不是单纯的数据对不,谁胜谁负,拉出来,真刀真枪的打完之后才知道!

所以,吴佩孚从不畏惧和名将作战,越是名将,吴佩孚的心里就越兴奋。

尤其是外界的鼓吹,将徐树铮捧上了云端,这样一来,压力反而都落在了徐树铮的肩头,外界的眼睛全都盯在他的身上,万一战败了怎么办?

给徐树铮制造出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压力,束缚住他的手脚。所以说,从某种程度而言,吴佩孚还要感谢这群关注战事的记者们呢。

影响一场战役走向的因素,除了指挥官的能力之外,就是看部队士兵的整体军事素质以及命令执行能力了。

虽然徐树铮的部队号称是皖系精锐,可吴佩孚不怕,他的第三师也不会吹牛吹出来的!也是他亲手调教的直系精锐!精锐对精锐,谁怕谁!

袁世凯和孙先生的成功都是有着前期数十年的积累,厚积薄发,因为底蕴深厚,哪怕是失败了,也没什么的。

当年袁世凯称帝失败,被赶下台之后,全天下都在嚷嚷着要杀袁世凯,整个北洋都想夺权,可真正敢杀他袁世凯的人,一个也没有。

孙先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清政府通缉他十几年,可他依然活蹦乱跳,活得好好的,这也是底蕴,因为他的朋友多,把他视为领袖的同仁太多。

可袁兆龙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便是孑然一身,没有时间去积累,摆在明面上的,便是他这么多年奋斗出来的全部实力,若是鄂系政权垮台之后,仇家太多,除了逃亡英国之外,他在中国,别无去处……

中国可能真的正在朝着战争的方向发展,曹锟联合八省代表发声,声讨段祺瑞,第一次展示出了直系大佬的威风,在报纸上跟段祺瑞打起了口水仗,这口水仗打的可热闹了。

反皖系联盟指责现在中国分裂之局面的出现,是段祺瑞执政政府的无能,勾结日本人,出卖国家利益,欠下五亿的巨款,中饱私囊,用这笔钱来发展皖系力量,为人秉性生残,穷兵黩武,罪大恶极!

皖系也毫不示弱,也在报纸上刊登声明,说直系等地方军阀是分裂国家的根源,不服从于执政政府的安排,将派系利益高于国家利益之上,穷凶极恶!

总而言之,打起嘴炮来,谁都没好话。保定,一个穿着长衫的年轻读书人,来到一个剃头摊上,找了张椅子坐下。

剃头匠磨着剃刀,凑到他跟前,亲切的问道:“老板,剪头发?”

读书人说道:“对,剪头发。”

“请洗头。”

剃头匠给读书人用热水洗了个头,将头发浸湿,拿过来一块白布把他蒙起来,露一个脑袋在外面。

“老板,想要个怎样的头型,长一点儿还是短一点儿的?”

读书人想了想,问道:“现在最流行的的是什么头型呢?”

剃头匠笑道:“哎呦,现在啊,男的都是大背头,打上油,锃光瓦亮,女的都烫头,只不过呢,咱这种小摊位,可做不了这种头型,您得去店里做头发。”

“那就给我剃个北洋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