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袁兆龙并没有因为他嘴皮子说话好听就放松警惕,要知道,他鄂系与奉系从无交集,一个在东三省,一个在长江中游,中间隔着长城、黄河、华北平原、淮河、秦岭、长江……
不相往来,他与张作霖之间,更是从无交情所言,即便是有个一两次的一面之缘,还是在袁的国葬仪式上,也从未说过话。忽然间,怎么会从东北来人跑到湖北跟他攀交情呢?
袁兆龙怀疑起张作霖的动机。
这个东北胡子可不是个善茬。
“替我谢谢你们张大帅的好意,若是有时间的话,袁某倒想请张大帅来湖北坐坐,好好的聊聊。”袁兆龙客气道。
特使说道:“来湖北就不必了,我们大帅身体容易水土不服,还是请袁司令到东北去坐坐吧,我们大帅想请您骑马在林海雪原里打狍子,可过瘾了。”
虎不离穴、龙不离潭,对于他们这些个地方军阀来说,影响力有限制,地区性太强,离开了他们的地盘就相当于是把生命交给了别人,他们不像是冯国璋和段祺瑞这种中央性质的北洋嫡系军阀,即便是他们出去,也没人敢对他们如何。
袁兆龙从不会轻易的动身离开湖北,也是这个道理,外面的仇敌太多,难免会有人给他放冷枪。
袁兆龙说道:“你们东北王张大帅的名字如雷贯耳,袁某也是敬仰许久,一直都想找个机会认识一下,希望你回去之后,替我问候一声你家大帅。”
“哈哈哈!真的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袁司令的英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你与我家张大帅,被老百姓称之为,奉鄂双雄!我们大帅也特别想交你这个朋友,因此还特别的托我给您带来了点别的见面礼。”
第四百九十一章奉系来人
孙先生明显接受不了一个独裁者治世的事实,而小贩的话语中的意向分明正在向这个方向倾斜,很明显,小贩的话明显否定了的成果。小贩不屑一顾。
“狗屁的民主共和,这都是当官的为了争权打仗利用的幌子,闹民主这么多年了,我们这帮平头百姓何时真正的享受过民主带来的红利呢?既然是尊重民主,就要以老百姓的民意为主,老百姓不想打仗,想过个安生日子,为何却没有一个人遵从老百姓这个最简单的意愿呢?所以啊,老板,和其他人相比,我们这位袁长官已经是个厚道人了。”
“鱼给我来两尾。”
……
孙先生拎着鱼,和宋女士走在江畔的河堤上,感受着江风拂面而来,感叹道:“这一趟的湖北之行没有白来,说实话,袁兆龙这个学生给我这个当老师的给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
宋女士问道:“哦?学到了什么?”
孙先生坦言道:“几十年的革命,革命了几十年,也失败了几十年,一直都在总结失败的原因,可总也找不出个所以然,直到今天,通过了在武昌的所见所闻以及所听到的,原来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件事,就是袁兆龙所说的脚踏实地。驱逐驱逐鞑虏恢复z华的口号喊的响亮,民主共和的旗帜挥舞的漂亮,可是我们始终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老百姓基础,就好比是一座房子,没有扎牢地基,怎能禁得起震荡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袁兆龙做的是对的,所谓革命,未必革命,他记住了当年我对他说过的话,水利万物而不争……”
的确,袁兆龙一直将孙先生托人转告他的这句话铭记于心,如水之柔,可利万物。
把水倒进醋里面,水就是醋,把水倒进茶叶里面,水就是茶,把水倒进糖里面,水就是糖,蒸发还原之后,水仍然是水。
袁兆龙治理湖北之时,从没有喊过口号,也没有招摇作势,就像是水一样将民主和共和的概念融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