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只要他开口,冯国璋一定会给,但若是冯国璋真的敢淘这笔钱的话,段祺瑞肯定不会干!
国库里的每一分钱都是段祺瑞从日本人手里借来的,虽然说没打算还,但也是顶着千夫所指的骂名,其滋味,有苦难言。
冯国璋倘若真的用这笔钱来做补偿军费的话,段祺瑞保证,跟这个老鬼玩命,动真格!
也幸好,冯国璋并没有同意唐继尧在协议里加进去这一条,和平统一的本质还是为了消除军阀,用和平的方式步步蚕食军阀们,温水煮青蛙。
冯国璋快六十岁的人了,若是被唐继尧忽悠,以后也别混了,趁早交权,回家养鱼得了,掏了这笔钱,然后唐继尧和陆荣廷再用这钱招兵买马,缓过劲来之后,再一次起兵闹一个护法运动,下野的是他冯国璋了。
既然他唐继尧敢提条件,冯国璋也将了他一军,也提出条件,给钱可以,必须交出兵权,由北洋政府指定官员接收兵权,掌握云南地区的武装力量,给他留一个云南总督的职务,专心致志的发展经济,革除掉军人的外衣,做一个单纯的官员。
显然,冯国璋的这种提议令唐继尧无法接受,让一个军阀交出兵权,还不如让他去死呢。
一个想骗钱,另一个想骗权,显而易见,无法达成共识。既然无法让唐继尧交出手的权力,这意味着冯国璋的战略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
起码有一点,停战了,对双方而言都是好事情,剩下的要慢慢的来解决,对此,冯国璋充满了信心。
可段祺瑞并不这么认为,冯国璋的“统”需要时间,难道他的“武统”不需要时间了吗?
本书来自
第四百七十三章算计
陆荣廷象征意义的撤兵,给了冯国璋内心极大的鼓舞,桂军撤兵了,这是成功的第一步,有了这个先例,一切都要好办多了。
陆荣廷首先做出了撤军表率,唐继尧也不能再含糊了,主动的撤出了四川境内的滇军,不撤也没辙了,四川不其他的地方,一直都被袁兆龙给压制着。
战争一开始,滇军在四川境内的军事行动一切顺利,然而当袁兆龙回过神来,鄂军再度回到四川的时候,滇军前进的脚步戛然而止。
惹得起北洋军,却惹不起袁兆龙,虽然唐继尧很想在川蜀一带发展势力,横在他与四川之间的是高不可攀的鄂军,屡次三番的进军和试探,换来的却是陈林率领一个师的部队进驻四川,以此来警告蠢蠢欲动的滇军,衡量一番利弊,唐继尧放弃了继续在四川活动的念头。
在这种时刻同袁兆龙为敌,显然是一种不明智之举,得罪不起袁兆龙,只能灰溜溜的撤了再说。
因为有袁兆龙的鄂军介入四川战局,因此川蜀境内的战事不湖南那么严重。
核心的区域都被鄂军牢牢地控制,因此滇军与北洋的战争大多在边缘地带进行,不管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面临着同样被鄂军驱逐的命运,包括北洋军也不例外。
北洋第二十师师长,皖系将领吴光新肯定是不服气的,心高气盛,不服袁兆龙,故意无视鄂军的警告,拒不撤兵。
他也想看看,鄂军究竟有没有胆量动他的二十师!
他赌赢了,鄂军只是进驻到四川,并没有向他们动武,陈林策动四川境内的小军阀们,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吴光新,四川军阀们势力在袁兆龙的控制压迫之下,都不算是太大、太强,毕竟袁兆龙不允许过于强势的军阀势力在川蜀之地存在。
但蚂蚁咬死象,小军阀们联手所营造出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足以令吴光新畏惧。
鄂军挑唆四川小军阀们联手给吴光新添麻烦,致使吴光新的部队在四川境内举步维艰,无奈何,打又不敢轻易打,鄂军在川军的后面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