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在段芝贵的强迫之下,被逼无奈的北洋军战士们明知道拿下对面阵地是不可能的情况下,仍然是坚持着向护国军发起进攻。
24小时的攻势,彻底的消耗掉了北洋军的战斗力。
直到段芝贵通过望远镜,亲眼目睹了一个排战士们全部倒在了马克沁重机枪的火力之下,再无一人起身之母,段芝贵才真正的意识到,原来战争不是他想象的这么简单……三个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亡,尤其是第一团,几乎是伤亡了大半个团,建制都给打没了,几乎丧失战斗力。
“不对呀,这仗打的不对呀,一个旅,这么多人,三个团的兵力,怎么连敌军一个团都打不下来呢?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段芝贵质问军官们,营以级别的幸存军官全都在这里,还有参谋部的三个参谋,以及曾经劝说熊祥生投诚的副官也在这里。
段芝贵将他们都召集到指挥部里,美名曰是开会,商讨对策,实则乃是甩锅大会。
必须得找个人将战败失利的这口锅背起来,不能牵连到自己!
一个参谋说道:“总督大人,我们对面的部队乃是鄂军精锐青年军,虽说是挂着一个团的番号,但他的部队人数不在五千人之下,乃是一个加强团的兵力。还有,青年军装备的武器都是国内最先进枪支,甚至还有从洋人那里进口的武器,不管是射程还是性能,都要优于我们的装备。所以说,一个旅的兵力吃下对面的青年军,真的是很困难……”
“你他娘的不早说!”
段芝贵甩手是一个大嘴巴!
“是不是非要等所有人都死绝了再汇报情报!”
正愁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背黑锅呢,这不有人主动送门来了嘛!
本书来自
第三百三十二章甩锅达人
从这个位置放眼看去,能够看见远方北洋军阵地点起的星星篝火。
“部队的伤亡情况如何?”袁兆龙问道。
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学生兵对他来说,每一个都是宝贝,舍不得他们每一个牺牲,然而战争是如此,从来没有零伤亡这一说。
在战火成长,在血海蜕变,这是每一个学生蜕变成精英的必经之路。
连长回答道:“一营的阵地位置较为靠前,伤亡例较之大一些,二营伤亡较小,两营加在一起大约在四百人左右,三营不在这里,具体数字我不太清楚。”
四百多学生的伤亡,令袁兆龙有点心疼。
“虽然付出了四百人的代价,但是北洋军咱们损失的更大,几乎是咱们的三倍有余!”
1:3的伤亡例,也是两军真实实力的体现。
不过令袁兆龙感到怪和意外的是,一支不具备重火力支援的步兵部队竟然敢正面冲锋青年军阵地24个小时,这是在之前战斗从未有过的,何来的勇气和决心促使指挥官做出这种决定?
袁兆龙很不理解,识时务者为俊杰,正常的指挥官,应该在前三次进攻失利的时候做出及时的调整,而不是一味地强攻,徒增伤亡。
难道这对面的指挥官熊祥生也是个酒囊饭袋之徒?欺世盗名之辈?
袁兆龙不太懂他的套路。
……
的确,单纯的人海战术不是一个明智之举,也不是正常人能够干出来的事情,既然熊祥生能够追随袁世凯十几年,并且一路做到了旅长的级别,自然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纵使称不名将,但也不是平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