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国大地发生了太多事情,每一件事都闹得沸沸扬扬,先是鄂军向德国宣战、又是日本向德国宣战、袁世凯举行祭天仪式、日本逼迫国签署二十一条密约、袁兆龙警告袁世凯等等等等……
远在南京,坐镇江浙的冯国璋一直都在密切的关注着每一件事情的进展,这个世界已不再平静,和袁兆龙预言的一样,袁世凯的表现向着独裁越走越近,这让冯国璋的心里感到很不安稳。
尤其是冯国璋听说了二十一条密约竟然是袁世凯私下里同日本支持他做皇帝而定下的卖国阴谋之后,冯国璋终于是坐不住了,他赶到北京,打算面对面的和袁世凯问个究竟。
在袁世凯的书房里,冯国璋见到了袁世凯,袁世凯披着一件大红色铜钱纹广袖外袍,盘腿坐在椅子,手里捧着一本论语正津津有味的读着,完全是一副居家悠闲的样子。
冯国璋走到袁世凯的面前,说道:“卑职冯国璋,参见大总统。”
袁世凯抬起头来,看着风尘仆仆的冯国璋,笑着说道:“华甫,次一别,已有半年有余,在南京任职,日子过得如何?可舒服自在?”
冯国璋在一旁的椅子坐下,直视袁世凯,说道:“承蒙大总统挂念,华甫在南京一切都好,事务虽然繁多,可也处理的过来,谈不辛苦,倒是大总统您,许久未见,您憔悴了许多,白头发更多了。”
虽然袁世凯留的是短发,可从发根依然能够看见成片成片的白头发。
袁世凯叹口气,道:“别提了,糟心的事情太多,岂有不愁之理,头发白点,算不得什么。”
冯国璋道:“大总统是国家之根本,还请大总统务必保重身体,凡事急不来,都要慢慢解决才是。”
袁世凯笑笑。“老了,了年纪了,也力不从心了。子曰: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如今我也是知天命的年纪,不知为何,却始终活不明白。”
本书来自
第二百八十五章我以我血荐轩辕
袁兆龙沉默片刻,沉吟道:“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诗好像在哪里听说过?
有点见识的记者仿佛有点印象,记不得是在哪一篇章曾经看到过这首诗,不记得是谁写过的了。
袁兆龙继续说道:“麻烦记者朋友们帮我给大总统带句话,二十一条密约丧权辱国,人神共愤,不管他是谁,若签署同意,天下人必共诛之!袁某不答应,十万鄂军不答应,四万万华夏儿女不答应!让他好自为之!再会。”
说完这话之后,袁兆龙起身离开发布会,这番话可以视作为他对袁世凯最后的警告,他要做皇帝,怎样都行,他一日不称帝,袁兆龙便一日不反他,可他要做卖国贼,对不起,袁兆龙不答应!
从这一刻开始,袁兆龙同袁世凯之间的关系已成为陌路人,袁世凯对他的器重和保护,能让他成长到今天的恩情,袁兆龙铭记在心,因为有情有义,袁世凯虽然有称帝野心,但在他正式登基之前,袁兆龙不会向他动手。
但是如今的袁世凯已经接受了二十一条密约,倘若他真的签字同意,真到这一天的话,所有的恩情都会烟消云散,到此为止了,民族大义面前,袁兆龙绝不含糊!
袁兆龙走了,发布会仍在继续,记者又将问题抛给了赵永亮,有记者问道:“倘若袁世凯真的签订了二十一条之后,鄂军真的要同政府军开战吗?不怕生灵涂炭吗?有没有站在弱者老百姓的立场考虑问题?”
赵永亮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回答道:“我是军人,军人的职责是打仗,军人的归宿是在战场,军人的荣誉是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国家荣誉和民族利益,无法接受任何牺牲民族利益的行为。
我们要做堂堂正正的人,要挺直腰杆做人,要做一个有尊严有底线的人!一个大写的人!如果战争真的无法避免,那是为了捍卫民族尊严而付出的代价!”
……
“好,好,好你个袁兆龙,敢明目张胆的跳出来反对老子,他娘的,翅膀硬了!”
袁兆龙在武昌召开的爆炸性发布会和极具煽动性的反袁言论,很快的便在第二天的报纸刊登了出来,各家媒体报社不约而同的都将头条版面留给了袁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