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祭祀

重生之军阀生涯 花尾龙 2364 字 12个月前

日军在山东青岛占地方,虽说侵犯了国主权完整,但驻扎在青岛的日军牵制住了鄂军主力第一师,将近一半的兵力陷在青岛不能自拔,如此一来,鄂军的整体实力便大大削弱。

在他的授意之下,四川的段芝贵以及江西的李纯都在暗地里活动,不停的刺痛袁兆龙敏感的神经,让他左右为难,时刻绷紧一根弦。

为了让袁兆龙安分守己,袁世凯可谓是煞费苦心。

袁兆龙一直以为是他的鄂军抢夺了先机,同德国宣战,将触角伸向了山东,从长江流域活动到了黄河流域,是他占了便宜。

别忘了,袁世凯何许人也,想当年和他打交道的可是李鸿章、慈禧太后等人,哪一个不是了道行的人精人杰,袁兆龙再精明,打的小九九,袁世凯一眼也能看出来。

袁世凯故意放纵鄂军,致使袁兆龙果然计,陷入了青岛的泥潭,没有了主力第一师做支撑,鄂军的话语权显然不如以前那么好使了。

日本人一天不走,鄂军第一师要被日本人拖在青岛撤不出来,极大的削弱了鄂军整体战斗力。

在袁世凯眼,最大的一个障碍已经不存在了。

袁世凯张开双臂,左右人前为他套隆重的祭天礼服,深黑色的汉服,袍子印有盘龙祥云。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离皇帝梦又近了一步。

袁世凯心感慨万千,这一路走来,真的是不容易,等死了李鸿章、熬死了慈禧太后、结束了大清朝、斗败了孙、打赢了二次革命,二十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多少血雨腥风,如今的自己终于等到了举办祭天仪式的这一天。

祭天仪式,从来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举办,登天坛,向天祈求粮食风调雨顺,祈祷国家长治久安,是皇权的尊贵象征。

自从二次革命之后,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小,标志着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这个国家形成了绝对的掌控权,直到今天,最大的变数袁兆龙的鄂军实力也大不如前,在国内能够反对他袁世凯的声音已经几乎听不见了。

自信满满的袁世凯决定举办一次规模宏大的祭天仪式,来宣示他独一无二的权力存在!

同时他也想通过祭天仪式来试探一下老百姓对皇帝的态度究竟如何。既然他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梦想接班的袁克定迫不及待的操办了起来。

因为祭天仪式一事,连久不出山的徐世昌也被请了出来,曾经的左膀右臂再度回来了,袁世凯感觉甚是欣慰。

也不知袁克定是用了何种手段将徐世昌请了回来,祭天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只不过徐世昌对袁世凯的行径不表示任何意见,问什么回答什么,不多说,不多讲,不轻易发表意见,好似一个木偶人一般。

袁世凯能察觉出徐世昌对自己的敷衍态度,袁世凯心里也清楚,自己若是称帝,徐世昌是反对的,只不过,现在的袁世凯听不进任何人的劝阻和阻拦,一意孤行,一定要做一把皇帝!

穿戴好衣服,袁世凯左右晃了晃,甚是合身。

走出去,一群人穿衣服和军装的人都在外面大厅里等候着。

有徐世昌、袁克定、杨瓒、段祺瑞、黎元洪、曹汝霖。

在大厅里,有一个小型模型,将天坛以及完整的祭天仪式过程罗列在面,雕刻的小人,栩栩如生,袁世凯看了甚是喜欢。

被强行请过来担任流程策划人的徐世昌指着模型对袁世凯讲解道:“大总统这边看,大祀之日,黎明时分,百官恭迎大总统,而后位燔柴、奉俎、初献,整个仪式此完成。”

袁世凯点头。“甚好,甚好,菊人办事,我从来都是放心的,不过近来举国下,国人纷纷议论国体之事,颇有微词,不知却是何故?”

袁世凯出言一问,徐世昌顿时懂得了他的意思,袁世凯这是在试探自己。

徐世昌回答道:“国人所议论的国体制度无非乃是三种,英格兰的内阁制、日本的君主立宪制、美利坚的总统制,至于日本人所用的君主立宪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无疑是时过境迁,过时了。以我之见,还是美利坚的总统制最适合国国情。”

“哦?总统制?”

显然袁世凯有点不太满意徐世昌的这个答案,他想做皇帝,而不是总统,他较倾向于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实际当权者。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