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有胆量、不怕事,这种性格的军人在他所认识的国军官里面还真不多见。
台云峰胆敢如此态度,肯定是有所依仗,如今欧洲虽然打的一团糊涂,西方列强们忙着相互开战,但毕竟战争刚刚开始,协约国也好,同盟国也好,都没有使尽浑身解数。
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等洋人的眼睛仍然在盯着远东,尤其是国这块肥肉,虽说是顾不,可也不会轻言放弃,德国人失去了青岛的控制权,但等德国人稳定了欧洲局势之后,抽出手来,仍然会卷土重来!
袁世凯没有把握英国人一定会赢,日本人也没有把握德国人一定会输,都是没有把握的事情,日本人并不着急与国开战,抢夺更多的利益。
在日本人眼,拿下青岛,稳固此时的地盘,第一阶段的战略目的便已实现,这足够了。
至于之后的后续计划,还要等欧洲那边战况局势如何。
一旦同国开战,日军必将会陷入持久战的陷阱难以自拔,等到德国人缓过劲来,重新杀回来,面临着两面开战的将成了日军。
所以说,弘田正武叫嚣着同鄂军开战,仅仅是吓唬一下的意思,而台云峰也明白日本人的底线所在,所以才敢有如此勇气和弘田正武正面硬怼。
勇气是谁给的呢?除了袁大司令之外,还会有谁呢!
袁兆龙给他下达了必杀日本人的指示之后,肯定也会考虑后续事故如何处理的问题,袁兆龙研究过,经过多方位、多方面的权衡,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人不会轻易同国开战。
本书来自
第二百七十二章不怕打仗
台云峰,我不认识,只知道你们司令袁兆龙,至于其他人,皆是泛泛之辈罢了。”
弘田正武的态度和语气带着不屑和蔑视。
台云峰面仍旧保持着微笑,对弘田正武的挑衅不动声色。“我们司令乃是人之杰,从美利坚到英吉利,从西伯利亚到澳大利亚,鼎鼎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蕞尔小国看来也非消息闭塞,茹毛饮血的不毛之地,竟也能知晓我袁大司令的威名,哈哈哈,我替我们司令感到高兴。”
翻译兵将这段原原本本的给弘田正武翻译了一遍,只见弘田正武的脸色从黄变红,又从红变青,最后变成了铁青色。
弘田正武道:“军人不逞口舌之快,战场才是验证军人真正本领的地方!能够击败德国军队,不管是通过何种战术,起码说明你们这支军队有点本领,只不过,我很不理解,腰里别着烟杆和拐杖,连饭都吃不,瘦骨嶙峋的盲兵是如何战胜称雄于世界的德国兵,能告诉我,你们的秘诀吗?”
看似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实则语气包含的轻视和狂妄不言而喻,打心里没瞧得国兵。
台云峰也是不甘示弱,说起话来也是针锋相对。“简单,并不难,正确的战术,出色的执行能力,以及顽强的斗志,众志成城,蝼蚁可撼遮天大树,何况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至于弘田先生所说的那种士兵,早已经随着满清王朝的覆灭一同消失于滚滚历史长河了。
常言道,二十年一代人,一艘黑船都能改变你们日本的命运,何况我泱泱大国,人才辈出,以后会是如何,谁又能想象的到呢!”
台云峰不仅回击了弘田正武的轻蔑,而且还推翻了甲午之战胜负,在台云峰眼认为,倘若日之间再度爆发战争,只会是甲午之战的后续!
绵延几代人的仇恨和竞争不会因为一场战争的胜负而结束,战争仍在继续……
台云峰不可谓不是博学多识之人,他口说的黑船,乃是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进日本江户湾,黑色的铁甲战舰震撼了日本人的眼球,使日本人被迫摒弃了闭关锁国的思想,从此走崛起之路,并且在40年后,击败了曾经的宗主国大清国。
甲午黄海海战,彻底颠覆了日本对于国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