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泡沫

重生之军阀生涯 花尾龙 2417 字 12个月前

“快来看看呀,鄂军最新战报,长官台云峰撤军十里,避敌锋芒!”

在北京、在海、在武昌、在南京……

鄂军与德军的战况报道出现在游走大街小巷报童手里的报纸,每一份以鄂军和德军之战作为的标题报纸都得到了路人们的抢购。

每一个关心国家局势的人想要了解和国家有关的东西必须要看报纸,尤其是鄂军向德军发起青岛收复之战。

能够引起国人们关注的原因,很大的一点是因为青岛之战是民国政府取代清政府以来,第一次对外战争。

民国三年以来,在华夏大地爆发的战争不计其数,都是北洋政府与反北洋、或者是北洋与北洋之间的内部战争,对外宣战,这还是头一遭。

国人们期待着鄂军胜利的战果能从青岛带回来,国人这几十年被洋人欺负的太狠太狠,需要有一场战役的胜利来扬眉吐气,证明国人经过了几十年的励精图治,终于崛起了!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当鄂军首战失利的消息登在了各家报社的新闻头条版面的时候,老百姓失望了,国还是没有赢……

原来现在的民国政府部队和清政府部队没什么区别,都是窝里横厉害,一碰洋人完蛋。

前些年要么是辛亥革命、要么是讨袁之战,每一次战役都是席卷全国,打的是轰轰烈烈,到头来碰洋人,结果居然是一败涂地……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北洋被扣了这样一顶帽子。

《国本土最强之鄂军,竟无力抗衡欧洲洋人之孤军,华民族何时崛起?》、《鄂军惨败,北洋强盛乃纸老虎也?》、《一战惊醒梦人,北洋不过也如此!》。

……

各地各家的报社给予鄂军唱衰的新闻。

平国璋、打光远、斗白朗,未逢败绩的鄂军在老百姓们的眼代表着国最强之兵力,好多人都认为驻守在青岛的德军孤立无助,会被鄂军一口吃掉,即便是难打一点,也不会太困难,老百姓们的心很乐观。

对鄂军的这一次远征满怀期待,期待着鄂军能够用一场漂漂亮亮对外胜利洗刷国对外战争史的几十年耻辱!

然而仅仅一战之后,鄂军交出来的成绩单却令人大跌眼镜!

没有取得预想的胜利,输了,输了也算了,居然还是一场惨败!输掉底裤的惨败!

“狗屁的鄂军!狗屁的北洋!连德国佬都打不赢,吃屎去吧!”

愤怒的爱国主义者撕碎了手里的报纸,聚众闹事,爱国的学生和工人们拉起横幅堵在武昌政府的办公大楼外面,向里面掷小石子、水果、菜叶子,办公大楼内的政府职员们不敢外出,躲在楼里面默不作声。

为了维持正常秩序,军警出动,在办公大楼前站成一排,将闹事的老百姓和大楼之间隔开,保持安全距离,即便是军警来了,闹事的老百姓和学生们仍未散去,索要说法。

有情绪激动者坐在旁边人的肩膀,厉声的高呼:“袁兆龙!让袁兆龙滚出来!我们纳税者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让他把贪污的钱吐出来!”“袁兆龙出来!”

“让袁兆龙出来,让他回答我们,钱都哪里去了!”

“袁兆龙,给我们一个交代!”

……

办公大楼的玻璃阻挡不住闹事群众们的嘈杂声音,赵永亮站在三楼玻璃前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心烦不已,一把关窗户。

对坐在沙发看书的袁兆龙说道:“司令,外面有一群不知好歹的家伙骂骂咧咧的,出言不逊,惹人心烦,要不要让警察抓一批,震慑一下他们!”

外面的愤青们每骂一次袁兆龙,赵永亮感觉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他脸甩一个嘴巴,毕竟打败仗的队伍是他带出来的兵,战场抗命也是他的部队,归根结底,责任和黑锅最后都要扣在他的脑袋。

此等耻大辱,赵永亮心里窝火,难受的慌。反观袁兆龙,仍然是一副心平气和的神态。

淡定的靠在软绵绵的沙发垫,翘着二郎腿,悠闲地翻看着国外名著的译本,时不时的端起咖啡抿一口,窗外的骂声和喊声充耳不闻,仿佛骂的不是他一样。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