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二话不说,挽起袖子,抄起步枪领头向德军阵地冲锋,二营的弟兄们也随之而。
“尉。您看,这群不怕死的国兵又来了。”
透过碉堡的了望眼可以看见外面的情况,空旷的平地,弥漫的硝烟尚未散去,踩着前面人的尸体,被之前一通猛打的国兵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又向他们进攻。
尉搞不懂国兵为什么会不怕死亡,摇摇头。“一群不知死活的笨蛋,开枪,用子弹让他们回去。”
机枪手扣动扳机,马克沁机关枪剧烈的颤抖,弹壳四处飞溅,落得到处都是,枪口指到哪里,哪里有成片的士兵倒地不起。
“都他妈的别往前送死了,撤,全部都撤回来!”
眼见着冲在最前面的一个连左右的士兵被子弹撂倒了,一团的副团长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什么鄂军的尊严,什么第一师的血战到底的气质,这一切都不如多保住几个人的性命重要!
至于,为啥会是这个副团长说了算呢,因为带头冲锋的那位团长已经被机枪打成了碎片……
装备不如对手、兵力不如对手、战术不如对手,这不是在打仗,这是在送命!
一直骄傲的以永不言败精神自居的第一师官兵终于不得不接受了一个他们不愿意选择的方式撤出战场。
败退,第一师自从成军以来的不败神话也从他们做出撤出战斗这个选择的时候也正式被打破,一团的残余部队拉起受伤的弟兄们,后队变前队,掉头后撤……
鄂军与德军的第一次交手,以失败而告终,用一场惨败拉开了青岛之战的帷幕。
本书来自
第二百四十八章血战
一场惨败在所难免,台云峰阻止不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如果通过一场惨败,能够打醒第一师的话,这说明第一师还有可救药,他也需要第一师通过一场惨败来收回作为一个指挥官的威信。
士兵看着远去冲锋的团长他们,又看一眼往指挥部走去的指挥官,垂头丧气的士兵选择了跟着台云峰走。他不怕死,也不畏惧死亡,他只是单纯的不想死的这么不明不白。
一团的先锋一营被阻在了四方村外五百米的地方无法前进,碉堡里重机枪喷射出冒着红光的火舌是鄂军冲锋时最大的障碍。
这下子,鄂军的士兵们终于意识到了一点,被他们当成宝贝一样使用的马克沁重机枪,平均每个连队分不到一挺的好东西,在德军这里居然是可以作为批量使用……
洋人居然这么有钱?
一挺重机枪的火力足以压制一个排甚至是一个连的进攻势头,四方村少说布置了也有七八挺之多,甚至是十多挺都有可能,根本无法从密集的枪声判断对方的火力。
敢死队的队员们手里拿着手榴弹,一路往前匍匐前进,企图缩短进攻距离,用自杀式的爆炸袭击炸掉对方的堡垒,用生命为战友们打开一道缺口。
对方战壕里的德国士兵也发现了鄂军敢死队的动作,调转枪口瞄向他们,一颗颗子弹打在他们身前的土地,溅起的尘土迷乱了他们的眼睛,有人不幸被子弹击,保持着匍匐的姿势再也没有了动作,拿过死去战友们手里的手榴弹,捆在一起,迎着对面射来的子弹,咬着牙继续向前爬行,其他士兵们也在开枪射击,掩护敢死队接近对方战壕,大口径小口径、重机枪轻步枪、各种枪声混杂在一起,奏成了一曲美妙的战场协奏曲,曲子的每一个火红色的音符都是用鲜血染成的颜色……
每往前前进一米,敢死队队员们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从最初的五十人,减至三十人,又减至二十人,直到现在剩下的九个人。
怒吼一声,从匍匐的地面一跃而起,向着最后的一百米发起了冲刺!
德军的子弹无情的穿透队员的膝盖,失去了支撑,扑通跪在地,又是一连串的子弹射来,仰面朝天往后倒地,死不瞑目的眼神充满着不甘。
拉出了引线,手榴弹刺啦刺啦的冒着白烟,刚做一个往前投掷的动作,手臂枪,子弹穿过皮肉,旋转进了手臂里,打断了手臂骨头,手榴弹落在脚下,爆炸,一团火焰将他吞噬。
敢死队所剩下的最后一人终于冲到了距离对面战壕仅剩五十米的地方,他再也跑不动了,他的胸膛、腿了三枪,大吼一声,奋力的将捆成团的手榴弹向他们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