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人才

重生之军阀生涯 花尾龙 2388 字 12个月前

李国林也与遇到的每一个人打招呼,这一次走了之后,恐怕再也不会回到这个地方了,这家造船厂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间厂房,以后都只能留在回忆里了。

李国林真有点舍不得离开……

一直送到大门口,李国林回头对学生说道:“送到这里行了,东西交给我,你回去吧。”

“再送送您吧,我不知道下一次见到您会是什么时候了。”学生略带伤感。

“唉,走吧。”

两道身影愈行愈远,直到门口看不见二人的背影,学生将李国林一路送到火车站。

一路,除了这个学生之外,再无一人为他送别,领导也不见一个。

李国林心苦笑不已,他怎么会不知道原因呢,为了离开福建,他已经彻底与领导们决裂了,而他的下一站则是武昌。

不是李国林贪图富贵,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又会舍得愿意离开十年的家呢?

李国林有一个夫人,还有两个孩子,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恩恩爱爱,一家人和和美美,这一生足矣。奈何天有不测风云,他的夫人去年生了一场大病,卧病在床,医也好,西医也罢,这一年来的治病开销已经将他多年积累的家产全部掏空,甚至还欠下一屁股的债务。

李国林需要钱,向船厂领导反映加薪水的问题,希望领导们念在自己多年以来功劳的份能够给自己多加些薪水,不料这个请求却被领导们断然拒绝。领导们说大家都是平等你,如果今天给你加薪,那么后天会有许国林、王国林来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要求加薪水。

为了工厂的稳定,这个特例开不得!

被拒绝的李国林与领导们大吵了一架,却也无可奈何,他需要钱给妻子恢复,也需要钱供养一家老小,需要钱还债。李国林品味到了世态炎凉,一分钱难死英雄汉的说法原来是有道理的……

本书来自

第二百一十一章人才

袁兆龙问道:“什么困难?”

厂长为难道:“大人,您是知道的,工厂开工需要工人,工人的多少决定了生产速度,遗憾的是老百姓们对船厂的热情不高,招工半个多月了,始终未曾招够人手。您看,这怎么办?”

听到他这么说,袁兆龙这放心了,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袁兆龙佩服他的坦诚,但是对他的办事能力很是不满,这么一点小事都解决不了,以后谈何能成大事!

不过人手不够确实是一个问题,人家不愿意来当工人,不愿意出力,也不能强迫人家,这都是强迫不来的。

袁兆龙看一眼聚集在外面看热闹的老百姓,大多数人目光聚精会神的盯着杂耍,时不时的为舞龙舞狮高难度的动作拍手叫好,其有不少人都是健壮的汉子,如此男儿,若不能为我所用,岂不可惜?

袁兆龙道:“看到围观的这群人了吗?”

厂长点头道:“看见了。”

袁兆龙道:“利益是驱动欲望的动力,只要钱饷到位,没有招不到的人。办大事,不要抠抠搜搜,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问题,我不会多插手,要靠你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做不到,解决不了的话,船厂厂长我自会另请高明。知道了吗?”

厂子顿时一头汗,都想给自己一个大嘴巴,这张破嘴,真是净会给自己惹麻烦,老老实实的闭嘴多好,居然会问出这么愚蠢的问题,给总督大人心里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怎么办?

从此以后,在大人的心里,自己会不会成了一个酒囊饭袋之徒?

厂长的心里忐忑不安,他怎么都不会想到在自己任的第一天被总督一通训斥。

这对他的仕途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影响。

不用他多想,袁兆龙的心里的确是已经生起了换人的念头,武昌造船厂事关重大,像是这位厂长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之人是绝不可能带领这个船厂走向正途的。如果这种小事都需要他来解决的话,那要这个厂长又有何意义!

袁兆龙不想费尽心思,谋划多年,给予厚望能够成为国一流甚至是亚洲一流的造船厂沦为一家半生不死的普通工厂,若是如此,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