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刚才说,我阐述的问题都是枝节末尾,你可知晓小河有水大河满的道理?
远了不说,且说海河是京津流域的第一大河,奔流入海,京津地区的漕运,吃水,灌溉,养育了千万人。
海河便是由不计其数的支流汇集而成。
换言之,生活在这个国家最底层的老百姓日子过不好,这国家何来复兴一说?
说你们愚蠢也是便宜了你们,拿出你们的脑子,活动活动,好好的想一想,得不到老百姓支持的政府又有何意义?
你们以为国的老百姓们真的在乎当总统是谁吗?他们不在乎,他们关心的是明天能不能吃饱饭,生了病能去医院有钱看病抓药,地里种出来的粮食能卖一个好价钱,能住进一间冬暖夏凉的房子,儿女长大之后,最好是能个学堂学几个字,这些要求很困难吗?
并不困难的要求在普通老百姓们的眼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站在老百姓的立场和角度,袁兆龙替万千老百姓说出了内心的诉求,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令议员们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
因为这些问题,他们脑子里从来没有想过,在他们的意识里唯有一件事是最高追求:
斗倒袁世凯,将国家的绝对权力从独裁者的手夺回来!
除此之外,其他的任何事情都要往后延。有心想要为自己辩解,张口无言,却又不知从何而讲,袁兆龙简单而又平淡直白的话语令每一个人都无所适从,被他给问住了。
连袁世凯本人也沉默了,北洋和民党双方斗来斗去,闹得几次兵戎相见,各自声称都是为了天下老百姓好,为老百姓带来一个和平盛世。
可到头来,往往被忽略的是老百姓。
袁兆龙双手在胸前合掌,做一个佛教徒拜佛的姿势,说道:“袁某替天下的老百姓求求各位了,别再闹了,都消停消停,让饱经摧残的老百姓们过几天安稳的好日子吧!”
本书来自
第一百七十一章替老百姓求情
“能站在国会最高讲台与诸位政府议员们、北洋将军们聊聊天,说几句话,袁某真的是三生有幸。”
袁兆龙随即转换了一种悲切的语气说道:“真没想到,袁某第一次到国会参观,真是大开眼界,全武行,本以为是只有街头戏班子里才能见到的场景,居然今天在国会见到,想不到啊,真是想不到。”
“你争我也争,争来争去,又有何意义?为了一个总统的虚职,打的是热火朝天,又有何用?你们只知道当总统之后,便拥有了最高的权力,一人独尊,万人之。
可谁又曾想过,在国,脱离了清廷封建统治之后,迎来了民国民主时代,在这个民主的光环之下,又有多少难民居无定所,三餐不继?
又有多少老百姓大字不识一个,生活在地主的压迫剥削之?
又有多少的土地和资源被周边的列强们虎视眈眈,步步蚕食?
而这一切,请问,你们这群政府要员又有几个人知道!”
袁兆龙连连发问,手指敲击在桌面,每一个问题直扣心弦,说话的语气也越来越严厉,越强硬。
“袁兆龙!你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北洋有人斥责他。
袁世凯的脸色微变,有点难堪,虽然袁兆龙并没有指名道姓,但袁世凯能明显感觉到,袁兆龙的话是说给自己听的,因为他所质问的每一个问题,他一个都回答不来,袁世凯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国家控制权的争夺,现在连北洋到底有多少兵马都不清楚,又能从何处知晓这些?
袁兆龙摇头道:“我不喜欢站队,如果你们硬要是划分党派的话,那请把袁某划分到老百姓这一派里吧,袁某站在几万万老百姓这一边,替受苦受难的老百姓问一声,央政府所承诺的民主在哪里?
为什么这日子过的和以前没有区别?甚至是还不如从前!这到底是为什么?请诸位你们谁能给我一个答案,这到底是为何?”
又是一连串的质问。
袁兆龙清楚,当他站在国会这张讲桌前问出这些话的时候,他便同时得罪了挺袁派和反袁派两派人马。
这些问题已经憋在他的心里很久很久了,他在湖北支撑了这么些年,湖北不管是从经济还是基础建设均走在了全国最前面,他已经在泥水河趟出了一条干净的土路,为何却无人跟在他的后面继续走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