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大家的顾虑,袁、蔡虽不是我北洋出身,但才能卓越,亦不弱与在场各位,北洋之强大,乃是广纳天下英才,笼络英雄豪杰所致。北洋还要更强,不仅今天如此,以后也要这样,将更多有识之士吸收到北洋来,壮大北洋的队伍,增强实力,使北洋成为亚洲最强之军!”
北洋是他一手组建的,北洋的特点他怎会不知道,北洋将领们个个心高气傲,轻易不服人,而且极度排外,对外来户有些强烈的抵触心理。
袁世凯想要树立两个被北洋将领们视为外人的将军为新核心,难度可想而知。
袁世凯居,袁兆龙、蔡锷分居两侧,北洋众将形成一个圆弧,将袁世凯拱卫在间,好似绿叶衬托起的鲜花。
袁世凯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环视众将,说道:“有进也有出,北洋需要的是精兵悍将,而非酒囊饭袋,新鲜的血液补充进来,失去活力的死血也要排出去。诸位都是北洋的老人了,想必日后如何,你们也都清楚,不需要我再多言了。”
厌倦了北洋内部的斗来斗去,袁世凯终于要对北洋动刀子了,将军们齐齐倒吸一口凉气,如果袁世凯动真格,排除异己,在场的将军,将会有至少一多半人被清洗出北洋队伍。
“走,咱们去国会,和那群议员们斗一斗。”
袁世凯扔下这一句话,迈着稳健的步伐,一步步走出去。
也不知这“咱们”二字,是说给袁兆龙和蔡锷听,还是说给所有人听。
大总统的心理越来越难以捉摸了。
袁兆龙自始至终未说一句话,说得多,错的多,也越危险,倒不如静静观察,以静制动。
本书来自
第一百六十六章北洋双子星
所有将军们都在盯着,看着,瞅着,袁兆龙、蔡锷二人跟随在袁世凯左右,如同左右护法一样,随着他往前走去,这其透露的意思很明确,袁、蔡即将成为北洋军的核心人物,他们两个是被袁世凯选定的未来新核。
从现在开始,在袁世凯的安排下,“北洋双子星”正式向“北洋三杰”的核心地位发起了挑战。
王士珍倒还好,权力对他的吸引力并没有那么大。
段祺瑞和冯国璋的表情有些古怪,尤其是段祺瑞,脸表情最难看,段祺瑞怎会不明白,又是请回王士珍,又是拉拢袁、蔡,根本原因是冲着自己来的,冯国璋在与自己的争斗渐落下风,北洋俨然已成段派一家独大之势,虽未能向袁世凯的地位发起挑战,但让袁世凯的心里感到隐隐不安,始终是一个威胁。
王士珍虽然足以牵制住段祺瑞,可他毕竟无心于政治,早晚还是要归隐,等到王士珍一走,一家独大的还是段祺瑞,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袁世凯需要通过树立新核来取而代之,削弱段祺瑞在北洋的影响力。
平衡,这是帝王之术!
既然党争无法避免,那以乱促稳,互相牵制,化大争为小争。
冯国璋的心里则是有些隐隐的失落感,失去信任的滋味很不好受,虽说老早之前他知道了袁世凯要大清洗北洋,也知道他不会成为那个被清洗的对象,但是未来将要远离绝对权力核心,这让冯国璋的心里有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要给新人来腾地方让路的不只是段祺瑞,冯国璋也是如此,如果段祺瑞离开了,冯国璋仍然留在核心圈里,那么将来不排除冯国璋因为段祺瑞离开,野心膨胀,不免成为下一个段祺瑞,等到那时候,这样的麻烦同样会出现第二次。
被这么多将军们同时注视着的感觉怪怪的,袁兆龙很不习惯,同时心里也盘算起来,袁世凯这人真有意思,自己从没说过一定要效忠于他,偏偏还要做出这副如此高规格架势来拉拢自己,整得好像是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绝顶天才似的。
这种被人器重的感觉很爽,很舒服,袁兆龙真的很感动,差一点决定直接归顺北洋算了,他相信,只要自己点头表示忠心,一定会成为下一个冯国璋!
一切顺利的话,甚至有可能成为袁世凯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