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真正的得利者

重生之军阀生涯 花尾龙 2484 字 12个月前

陈林长叹一口气,将目光收回,看着受伤的胳膊,讨袁军沦落到如此下场,皆是拜他所赐。先是除去了最能打的张旭,又在一个错误的时机挑战了由段祺瑞率领的最强北洋军。

偷鸡不成蚀把米,白朗被段祺瑞盯,肯定是彻底完蛋了。陈林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仅如此,临走之前,又将白朗的钱库洗劫一空,连个铜板都没给他留下。

“参谋长,我们该回家了,再最后看一眼吧。”亲兵牵着马匹过来。

陈林一只手抓住马鞍,纵身马,双腿夹着马腹,笑道:“不必再看了,一切都是虚的,讨袁军主将陈天从此不再存在,只有一个叫陈林的鄂军参谋长还活跃在世,走咯。”

马坐着陈林,亲兵为他牵着马,缓步走下山岗,向南而去,白朗率领讨袁军被迫拔营,向西而去……

狂傲不羁的白朗被袁兆龙打掉了尊严,又被段祺瑞夺走了最后的容身之地。

再也无力兴风作浪,面对跟在后面穷追不舍的赵倜,讨袁军也失去了快速反击,游击作战的高速机动性,只是一群失了魂的躯体在机械的前行,不知道明天在哪儿,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儿……

“一切都结束了,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

袁兆龙用钢笔在台云峰的战役总结签字,合件夹,又交还给他,存档。

一句话为二次革命作了最后的结语。结束了,全都结束了,一场由宋教仁被暗杀为导火索掀起的反袁反独裁运动,燃烧到十多个省份的起义烽火,几乎波及全国范围的战争,这场二次讨袁革命的战争场面甚至远超于第一次辛亥反清革命,只可惜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却没能取得有意义的战果。

仓促临时的起义、起义之前的犹豫不决、各路讨袁军相互之间的不配合、指挥官的无能、民党内和战两派的分裂,导致了这场战役注定不会太顺利。

两次革命的对手,都是袁世凯,可最后屹立不倒的仍是袁世凯。

辛亥革命后,清廷被推翻了,总统成了袁世凯,二次革命,袁世凯的北洋军雷霆万钧之力迅速镇压了各路讨袁军,大总统之位这坐的更稳了。

主战派的孙、陈其美、黄兴等人流亡在外,主和派民党默不作声,众议院和参议院反对袁世凯的声音几乎消失,袁世凯成为了实际的“民国皇帝”!

任谁都不会想到,给予厚望,企图发动军事革命来推翻袁世凯,哪怕是推不倒袁世凯,一次反袁革命也能给他的名誉和威信产生动摇,破坏他的统治根基,可笑的却是,非但并非如此,袁世凯借助镇压讨袁军胜利之余威,反而更加巩固了其统治地位。

此情此景此结果,唯有叹息……

在讨袁与挺袁的浪潮,“老实人”袁兆龙没有公开支持袁世凯,也没有站在民党这一边,将自己排除出了这场纷争,发起了另外一场军阀性质的扩张战争。

趁袁世凯正集精力对付民党之时,悄悄的占据了整个湖北,成为湖北一省的统治者。

袁兆龙的鄂军险些吃掉北洋十二师,因此被视为北洋的公敌,即便是袁世凯也化解不掉北洋内部对他的敌视,好在,又在这时,袁兆龙与讨袁军最强的一支白朗军开战,虽然没能彻底击败白朗,但也成功洗刷了自己身的“民党”印记。

有心人根据袁兆龙过往的经历,细细数来,竟然惊讶的发现,两次革命真正的收益者不只是袁世凯,还有一个闷声发大财的袁兆龙!

在辛亥革命里,袁兆龙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魄力从一个籍籍无名的鼠辈一举成为南昌革命军的领袖,领导湖北革命军与北洋军作战,为民国立下赫赫战功。

辛亥革命之后,又率先组建了湖北民主政府,打着民主的名义,建立了一支脱身于革命党,北洋派旗下,但不属于北洋,亦不属于民党,单独独立出来的第三派力量。

在二次革命,又趁机扩充了自己的派系和地盘,俨然一个现世军阀!

所以说,从辛亥革命到二次革命,最大的得利者不是袁世凯,而是袁兆龙!

辛亥革命他得到了名气,二次革命他又得到了地盘,虽说不能与袁世凯相,但也收获颇丰。

“白朗事件结束了,威胁解除了,我们终于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孙德祥一脸轻松。

台云峰笑道:“哈哈,我要去长江钓鱼,有一起的吗。”

看着他们轻松愉快的样子,袁兆龙微笑不语,一切真的如同他们想象的那样都结束了吗?

在他看来,还没有。

更大的挑战还在前面等着这群满怀希望和理想的年轻军官们去经历,明天会发生什么,一切都是未知数。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