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一块西瓜,解解馋之后,要谈正事了,徐世昌擦擦嘴,这次来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吃袁世凯种的西瓜。
袁世凯问道:“润田,这个外交次长做的怎么样?有没有压力呐。”
曹汝霖放下瓜皮,毕恭毕敬的回答道:“汝霖能坐在次长这个位置,全靠大总统抬举,汝霖尽心尽力工作,岂会有压力可言。”
袁世凯点点头。“没压力好,你曾在前朝清廷担任过外交官,让你一直做个议员,屈了才了,做个外交次长,算是回归老本行了,也不算是辱没你这个人才。”
“哪里岂敢自称人才,只不过是会几句外语而已,和洋人打交道不费劲罢了。”
“好好干,以后好处少不了你的。”
曹汝霖心惊喜不已,得到袁世凯的厚爱,从一个普通的议员做到次长的位置,这意味着自己将来的前程无量,一片光明。随着北洋军在二次革命战场的英勇表现,讨袁革命军节节溃败,再也无法有规模的形成对北洋政府的威胁,京两院反对独裁的声音也渐渐的小了许多,袁世凯再度恢复了曾经的权威,曹汝霖是他一手直接提拔来试探两院态度的,反对意见也少了许多,更多的人选择了明哲保身,不再做无谓的抗争。
可以宣布,这一局,袁世凯赢了。
徐世昌恭喜道:“陈其美和黄兴领导的海讨袁军和江苏讨袁军已经被冯国璋击败,陈其美和黄兴在逃,江西的李烈均也已被李纯击溃,四川、湖南等地均是大捷。
经此一役,怕是民党再难以对我北洋制造威胁了,天下是我们北洋的天下,大总统大权独揽,可喜可贺啊。”
“哈哈哈,祝贺父亲大业将成。”袁克定谁都高兴,只是不知道他所说的大业到底是何等大业。
本书来自
第一百零七章北鄂之雄
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只要这个人不说话,不表态,不能轻举妄动。
袁世凯,民国大总统,北洋政府首领,天下兵马统帅,不管是陈光远的十二师,还是袁兆龙的鄂军,亦或者是各路起义的讨袁革命军前身,凡是在民国境内,都是隶属于他的武装部队,他是这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北洋的将领们都在揣测大总统的意思,为何眼见正统北洋出身的陈光远快要被半路出家的袁兆龙打垮了,仍然无动于衷,这是为什么?
难道在袁世凯的眼,袁兆龙真的这么重要吗?
如果让众位北洋军官们选择的话,他们都会站在陈光远这一边,毕竟陈光远是正儿八经的北洋军行伍出身,根正苗红,而袁兆龙是一个插班生,之前是革命党的人,武昌起义也是他率先发动的,还和北洋多次交手,站在对立面,是曾经的敌人。
如果不是一开始袁世凯欣赏袁兆龙的话,早被一众如狼似虎的北洋军官们连皮带肉的吃掉了,现在成了气候了,也有了野心了,开始自相残杀了!一只养不熟的白眼狼!
陈光远将湖北的战况原原本本的汇报给了袁世凯,连远在南京的冯国璋也多次向袁世凯询问缘由,陈光远是冯国璋的人,他怎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嫡系这样被鄂军灭掉。
连徐世昌也不理解冯国璋不管不顾的做法究竟是为何意,偕同新任的外交次长一同赶去了袁府,想要问个明白。
长江流域连日阴雨天,大雨暴雨下个不停,长江支流已有泛滥之地,而过了长江北,过了黄河一带,便是炎炎夏日,正午的阳光直射大地,酷暑难耐,知了趴在树杈叫个不停。
两辆设有挡棚的人力黄包车停在袁府门口,徐世昌擦着汗从车子下来,曹汝霖从另一辆车下来,付了三倍的车钱,车夫鞠躬道谢,挥汗如雨的拉着车迈开有力的大腿离去。
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早已在门口等候已久,提着长衫衣角前拱手笑道:“徐先生,曹次长,家父命克定在此等候二位多时了。”
徐世昌和曹汝霖还礼。“这么热的天气还要劳烦袁公子,我等心里真是过意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