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成道:“司令,我觉得,孙德祥虽然有过错,贸然率领战斗经验不足的一营主动出击,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也打垮了鄂城县防线,成功的为主力部队拿下鄂城县立下赫赫功劳,从而间接助我军在鄂州之战的优势,从这一点而言,孙德祥的能力毋庸置疑,他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哦?你是说他不该罚,应该奖励才对,是这个意思吧。”
袁兆龙从郑少成的话听出了欣赏的意思,他又何尝不是对这个孙德祥很欣赏。
袁兆龙是军校校长,有时候也经常抽查学生们有关局势的评论作以及战略战术论,当他看到孙德祥的论之后,眼球顿时被吸引住,吸引袁兆龙的不仅仅是那标致的蝇头小楷,还有长篇大论对当今局势的清晰认识以及对未来国家走向的判断,甚至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袁兆龙看的是啧啧称。
一向是看人眼光很准的袁兆龙判断此人在日后经过一番培养,必成将才!
陈林补充道:“战争,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升级,炮火硝烟,没有零伤亡这一说,打仗,从来没有不死人。军人的成长都是要在战场经过生死考验的,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死的人才会无惧生死。兵王都是通过无数的战斗锤炼而成的,何况司令需要的是一支由兵王组成的精锐部队。您不是常说,温室里培养不出耐寒的花香,您一直将青年军捧在手心里,舍不得让他们战场,那又如何让他们成器?”
“难道是我想错了……”
听完陈林的话,袁兆龙反思起自己对待青年军的态度,一直以来,为了培养青年军,全军的资源全部向青年军倾斜,单凭后勤给养保障这一方面,普通士兵的口粮是大饼窝头和菜,一天三餐,战时时期,后勤跟不,勉强也能保证一天两顿饭,仓促做出的菜里不见油星,用窝头大饼干粮充饥,一个月能吃顿肉食很幸福了。
袁兆龙特批青年军的伙食里三天起码要有一餐肉食,让学生兵们吃肉,每天还能吃个水果。
可以说,从青年军成立那一天开始,学生兵们没有吃过一天的苦头,每天过的生活也是高于其他部队一等,生活水准甚至超过了鄂军第一师。
第一师师长赵永亮也曾经多次当面抱怨过他对学生兵们的态度太好了,但袁兆龙没听,仍然我行我素。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