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此以往下去,一支失去了理想和目标的队伍早晚会消失解散,十几年来的心血将会毁于一旦,民主的曙光将会消失,国再次走回独裁的老路,我不能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宋女士担忧道:“今非昔,这样做,你会很危险。”
孙先生淡然笑笑。“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既然踏革命之路,我等革命者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明知道和袁世凯斗会很危险,钝初义无反顾冲在了最前面,钝初倒下了,革命大旗不能倒下。
必须有人来扛起来,我是革命的最早发起者,革命同仁视我为精神领袖,此时此刻,革命到了最危险关头,倘若此时我不站出来扛起这面大旗,革命又将如何下去,民主之路岂不是更加渺茫,历史责任落在身,孙某义不容辞。”
孙先生身体力行,决心带头与北洋对抗。
……
“刚死了一个姓宋的,又来一个姓孙的,没完没了,令人厌烦。”
袁世凯不耐烦的将一份支持民党的报纸卷成一团扔进垃圾桶里,这讨厌的民党。
宋先生的死和袁世凯有关系吗,有,暗杀宋先生的杀手的确是他派出去的。
更让他烦心的是,北洋政府没有在第一时间回应暗杀一事,外界只是猜测而已,却不能将罪责怪在北洋身,使之成为一桩无头悬案,这是最好的结果。
但杀手竟然在暗杀完宋先生之后没有第一时间从海脱身,躲过了黄兴的追捕,两天后却被陈其美给抓住了,经过一番严刑拷打之后,承受不住酷刑压力的杀手招供了,将他给供了出来。
陈其美掌握了证据,广而告之,坐实了北洋是凶手事实,社会各界对北洋政府纷纷批判指责,北洋政府承受了相当之大的舆论压力。
关起门来,北洋四巨头袁世凯、冯国璋、段祺瑞,以及曹锟、李纯等骨干聚在一起闭门议事。
段祺瑞说道:“大总统,宋教仁被害一案在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老百姓将罪责怪到了我们北洋头,孙又在海做出了反北洋通告,陈其美掌握种种证据皆对我北洋不利,局势对我们十分不利,您看,为抢夺先机,我们要不要提前动手。”
曹锟附言道:“孙在老百姓具备相当之高的煽动力,扬言再次革命,革咱们北洋的命,陈其美又掌管海兵权,历来与我北洋不和,江西都督李烈均等人本来反对大总统向五国银行贷款一事,只怕会借此事策应民党,同流合污。”
曹锟口说的五国银行借款是袁世凯从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五国银行团签订的借款协议,用以来扩充军队,增强北洋论实力,借款总额为2500万英镑,年息5厘,期限47年,借款以国盐税、海关税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四省所指定的央政府税项为担保。
扣除庚子赔款等各种款额之后,实际到手仅仅只有760余万而已,令大多数人不满,无法接受,然而这份协议袁世凯仍然接受了,他需要钱来补充北洋的实力,这也是他犯下的错误之一,但并不是最后一个,当然了,袁世凯也不在乎,只要大权在手,多少钱也无所谓。
袁世凯道:“孙再有煽动力,手无兵,不足为虑,控制好舆论,控制住两院,任他是孙悟空没有金箍棒,也闹不了天宫。
陈其美有点麻烦,在他后面还有一个徐绍祯支持着,手有点兵,但有华甫坐镇南京看住他,也掀不起太大风浪。
至于这个李烈均更不足为虑,李纯带第六师去一趟江西,好好操练一番,亮亮肌肉,让他知道这个天下还是咱们北洋说了算。”
袁世凯早想好了对策,他既然能挫败孙先生的一次革命,自然也有信心,又把握对付的了第二次革命。
“只是……那个盘踞在湖北的袁兆龙最近在干嘛?”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