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袁兆龙的展望

重生之军阀生涯 花尾龙 2475 字 12个月前

袁兆龙将武昌的最大的一家学堂撤掉,原地址改成军事学院。在国,西式的学堂尚不多见,军事学堂更是罕见,北洋武备学堂算是军官学校的鼻祖,冯国璋便是从这个学校毕业。在湖北,这还是头一家正式的军事学院。

学院开课当天剪彩仪式,四十八名士兵分两排如同标杆一般威武的屹立在学院正门两旁,精神抖擞。

袁兆龙与黎元洪两位湖北大佬共同出席揭牌仪式,揭下遮挡在牌匾的红布,一米宽两米长的大匾龙飞凤舞的书写着一行大字:湖北武威陆军军官学校。

这行字由黎元洪亲笔书写。金黄色烫金大字在太阳下烁烁发光。湖北武威陆军军官学校正式成立,意味着湖北革命军正式具备了自我培训后备军事人才的能力。

为体现政府的重视,袁兆龙亲自担任校长。

每两年收一批,首批学生只录取了六十四人,人虽然不多,但每一个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才,如果将来这六十四人四年后顺利毕业,再在部队里锻炼三两年,将来至少多了六十四名标统级别以的高级指挥官。

这第一批学生奠定了未来十年的湖北革命军的基础。袁兆龙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虽然这六十四名年轻人脸稚气未脱,对以后的日子懵懵懂懂,但袁兆龙仿佛看见了十年之后,湖北革命军的骨干都将会从他们当产生!

本书来自

第三十七章袁兆龙的展望

作为川汉铁路极为重要的转站,贯通南北,交通东西的汉口火车站被袁兆龙用炸药给炸掉了,川汉铁路整体瘫痪,连带着数条经过汉口的铁路干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汉口城被冯国璋的一把大火烧成了废墟,没个年够呛缓的过来。

武汉三镇重工业工厂也被冯国璋破坏的差不多了,湖北军政府的重建几乎等同于从零开始,洋务运动几十年的积累化为灰烬,一战回到三十年前,遭遇如此空前的损失,武汉三镇几乎失去了战略意义。

大都督黎元洪甚至提议将湖北军政府整体迁出湖北,去湖南,毕竟武汉三镇的重创太大,从头发展的话,麻烦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提议也得到了郑少成等人的赞成,几乎一致同意将政府迁出武汉,哪怕是不去湖南,迁往湖北别处也是可以的,不过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袁兆龙否决了这个提案,坚持将湖北军政府留在武汉。

原因无几,一者,起义之初,袁兆龙一开始将武昌起义的官军们定义为湖北革命军,一支地方性武装部队,自始至终没有离开湖北一步。湖北有湖北革命军,湖南有湖南革命军,直隶的直隶革命军,浙江、江苏、海的浙江沪革命联军,虽然共同打着革命旗号,隶属于国民政府下辖,但各自为战,自主性很强,国民政府的权威控制不住这些支革命队伍。

经过与冯国璋一战后,袁兆龙敏锐的察觉到最强的北洋军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勾心斗角,隐患重重,俨然已经具备了早期军阀雏形,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方,北洋的各个将领好是一群猛虎,而袁世凯则是那个牵着绳子的驯兽人,老虎的本性天性是独来独往,一山不容二虎,当这个驯兽人不在之后,失去了绳子控制的猛虎们必然会互相残杀。

而湖北革命军与北洋第四镇厮杀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距离湖北最近的湖南革命军只是象征性的派遣一标队伍支援,其他各地革命军愣是未发一兵一卒前来救援,这有些令人心寒了。

可想而知,一旦队伍迁出湖北,另往他地,外来势力不会得到欢迎,受到的阻力和压力不在湖北小,除非湖北革命军与之合并,与其如此,倒不如留在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