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

重生之军阀生涯 花尾龙 2524 字 12个月前

“呵呵,太后,二位王爷多虑了,袁少保乃是大清肱骨之臣,深受皇恩,大清国的忠臣,朝廷的臂膀,岂能与那些宵小之人一同反叛朝廷。”

溥伟不信这一说,国难之际,都在忙活着各奔前程,哪有那么多的忠臣,又质问道:“那不听从朝廷号令,贸然停战是怎么回事!”

徐世昌不慌不忙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回禀王爷,这自古以来,行军打仗最忌讳的便是越权指挥干扰将令,将帅猜忌不和,外行指导内行,历来是兵家大忌。朝廷既然委派了袁少保为帅,应该互相信任才是,怎能横加干预呢,古今外,多少名将因为离间计死于自家君之手。微臣请太后王爷相信袁少保。”

信任?怎么个信任法?全国的兵权几乎都集在袁世凯一人手,手握兵权,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让朝廷如何信任!

袁世凯会反的,至少不是现在,三千万的军费毕竟并未全部到账。袁世凯与徐世昌二人,一个在外统领军权,一个在内迷惑朝廷,唱双簧。

徐世昌替袁世凯说话,信誓旦旦的替他做担保,保证袁世凯是个忠臣,至少目前还是……

隆裕太后想的不如溥伟和载沣那么多,她只求大清国能够安安稳稳的度过这不太平的几年,祈求几天安生日子,期盼小皇帝快快长大。虽然袁世凯不是个老实人,也不听话,不厚道,挺贪的,但确实是有真本事,会打仗,只要不反朝廷,别的隆裕太后也不想管,又被徐世昌说一通好话,隆裕太后也安心了。

责备溥伟道:“徐爱卿说的有道理,看看你们两个,都在瞎琢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朝廷能有今日全仰仗着人家袁少保打仗护着,而你们却在后面猜忌人家,倘若人家知道了,指不定怎么寒心呢。”

隆裕太后又对徐世昌说道:“徐爱卿,抽空替我给袁少保带个话,让他安心对敌,怎么打仗他说了算,待他凯旋归来之时,我保证皇帝下旨,封官进爵,朝廷里的官位紧着他挑选!”

“臣替少保谢过太后恩赐……”

徐世昌笑了,这笑容里面藏着利刃,一把足以割断大清龙脉的快刀……

停战了,各地的革命军也得到了难得的喘息机会,只不过这来之不易的短暂和平能够持续多久呢?

所有人眼睛都紧紧盯着南京的那张谈判桌。

战场的局势胜负走向直接反映在谈判桌,北洋代表唐绍仪趾高气扬的看着对面的伍廷芳,反观对面的伍廷芳是一脸的无奈和不甘心。

他很后悔,没有在最初占据风的谈判尽快达成共识,想要为新兴的民国政府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屡屡的拒绝北洋开出的条件,一次又一次的错失良机。

湖北革命军和江浙沪革命联军是民国政府的两个拳头。代表湖北革命军这只拳头被打成了骨折,另一只拳头江浙沪革命联军被段祺瑞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谈判的主动权已经落在了北洋的手,在昨天的一次谈判,唐绍仪当着他的面将民国政府拟好的让步合约扯碎。虽然愤怒,伍廷芳却也无可奈何。

唐绍仪看着一脸愠怒的伍廷芳,遥想一月前,拂袖而去,被气成这样的还是自己来着,风水轮流转。“伍先生,一夜不见,好似又憔悴了许多,要保证身体啊。”

伍廷芳冷哼一声,不想和他扯皮闲话,直奔主题道:“我们孙大总统说了,清帝必须退位,此外,其他条件皆可让步。”

伍廷芳黯然心伤,一个多月的争执,最后却将即将到手的天下让了出去。

对这个条件,唐绍仪很满意,再满意不过了。“清帝可以退位,但是大总统必须由袁世凯来担任,这是我们的条件。如果没有问题的话,请伍先生代表民国政府在这纸合约签字吧。”

唐绍仪手下递谈判桌一叠合同,伍廷芳闭眼不看,不用看也知道这些不平等的条约全部都是有利于北洋的,反对也没用,只会平添干戈,看了也白看,多生闷气。

伍廷芳直接翻到最后一页,拿起毛笔,手臂悬在空,怅然若失,心五味杂陈,久久不能落下。

在座的各位都在看着伍廷芳这支笔,决定着大清国命运的一支笔,以及开启新时代的一纸合约。

唐绍仪反正不着急,只是微笑的看着对面的伍廷芳,大清国和民国政府已是北洋嘴边的一块肉,什么时候吃都无所谓。

伍廷芳长叹一口气,颤抖的手提笔落字,在代表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弃笔而去,背过身,老泪纵横。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