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已去,天要灭汉,怕是诸葛亮在世恐怕也无力回天,他也实在是没办法了。湖北革命军家底薄弱,实力也远逊于北洋军,能够依托有利地形和现有的较为完善的军工制造工厂,与数倍于自己的北洋周旋对抗了三十多天,已经是迹了。
现如今,武汉三镇全部陷落,阳夏保卫战也已失败告终,数千革命志士血洒长江,天时地利人和皆远离了湖北革命军这边,袁兆龙是真没辙了。
“有没有黎都督的消息?”袁兆龙问道。
陈林道:“部队都散开了,郑参谋长保护着黎都督往北边去了,想必是去江口了吧。江口岸边还停靠着咱们几艘船,我们要不要也过去?”
袁兆龙摇摇头:“不必去了,清军舰队早已封锁了江面,去了也没用,反而目标更大,还不如留在这里再拼一拼。利用电台和南京那边联系,催促他们必须取得进展,倘若再拖延下去,将我们逼绝路,别怪我带人投降北洋,一路打到南京了!”
“司令……”陈林想劝劝袁兆龙来着,张嘴却无言,不知道怎么说才合适。
袁兆龙说的是气话,他生气,本来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如今却搞到这副田地。袁兆龙的计划是最短的时间内平定湖北全境之后,挥师向东,继而拿下江南地区,占领清军重工业基地,联合各地革命力量,聚沙成塔,再北灭清。
可为了服从大局的角度出发,湖北革命军按兵不动,吸引火力,以至于陷入如此困境。
正生着气,袁兆龙忽然想到一个人:“对了,忽然想起来,蔡成勋在哪儿?不会是跑了吧!”
本书来自
第二十九章袁兆龙很生气
“天杀的姓冯的,太特么阴损!”藏身在一条死胡同的赵永亮看着燃烧的火光怒骂道。
防守汉口城的守军十损七八,守军部队已经被打散了,连同伤员在内估摸着剩不到八百人,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在他撤出战斗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九十几个伤兵,其接近一半还是伤员,由于和大部队失联,缺乏药品,子弹人均不到五发,连一次像样的冲锋战都组织不起来。
赵永亮看着身旁这挺早已经打空子弹哑火的马克沁,满腔悲愤,心有力却无处使,再拼,只能拿着那把卷了刃的鬼头刀去拼命了。
枪声越来越稀疏,这意味着抵抗的力量越来越小。
再说袁兆龙这边,他率领预备队驰援之际,正好赶汉口城被攻破,一边掩护老百姓往英租界转移,一边组织残余军队,战争打到这个份,眼看着湖北革命军主要力量即将被消灭,数千名无家可归的老百姓被阻拦在租界外,前面是帝国主义的枪口,后面是北洋的子弹。袁兆龙这个冷静的汉子终于也是急了眼,掏出手枪朝英军尉的腿开了一枪,尉哭嚎着抱腿倒在血泊里。
租界成立几十年了,袁兆龙是第一个敢朝租界开枪的军人。
双方剑拔弩张,虽然敌不过数万北洋军,但跟在袁兆龙身边这五百多饱经战火的残兵穷勇拿下区区英租界这百余人英军还是不成问题的,何况还有源源不断的零星的失散部队向租界赶来。
重机枪的枪口对准租界,两门山炮也已膛,国人对洋人从来没有好感,只有怨气,甚至远超于对朝廷,只待袁兆龙一声令下,即刻便打进租界!
租界外围的冲突惊动了大英领事馆史蒂夫先生,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驱车赶到出事地点调解情况。好在是双方并未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史蒂夫长舒一口气,英国人虽然不介入战争,但一直都在密切关注战争局势走向,武汉三镇纷纷沦陷,眼见北洋军胜利在望,革命军覆灭是早晚的问题,在这个生死危机的关头,他丝毫不怀疑这个疯狂的指挥官会纵兵打进租界,拉着他们这群无辜的英国人一起去见帝。
他久居国,知道一句古话:临死还要拉一个垫背的,他不想成为那个垫背的无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