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过招冯国璋(二)

重生之军阀生涯 花尾龙 3101 字 12个月前

曹锟坚决不背锅,反驳道:“大帅,六十门山炮不间断的轰炸了半个时辰,炮膛都烧手,炮弹不下几吨重,这个份量足够移平汉口城了,肯定是乱党早有防范。”

负责担任掩护任务的蔡成勋也说道:“陈兄,说话可要凭良心,你部是主攻,我是助攻,我们助攻还没去呢,你们全线败退了,拦都拦不住,还怎么个支援法!”

“求大帅再给我一次机会,这一次我保证拿下汉口!”陈光远的汗珠子扑棱棱的直掉。

冯国璋怒拍桌案。“一群事后诸葛亮!打仗,最忌讳将帅之间不合气,把这份内斗的心思放在消灭乱党的头,何至于如此溃败!”

陈光远等纷纷低头。“卑职惭愧……”

冯国璋将胸口那股怒气喘了出去,心情这才好了些。“从现在开始,主攻任务交给曹锟,我要你立下军令状,两天之内必须拿下汉口,不然提头来见,听明白了吗!”曹锟立正道:“报告大帅,卑职保证两天拿下汉口!”

曹锟先前研究过汉口地形以及战术部署,战前认为强攻汉口不可行,陈光远的失利验证了他的理念是正确的。

日头还没落下西山腰,十七声炮响,炮弹在山头炸开,吹响了北洋军第二次攻击的号角,五百名临时组织起的敢死队前赴后继的冲向121高地。

再看革命军这边,军官赵永亮跳出隐蔽的战壕,紧紧的握着手的驳壳枪,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死守121高地,哪怕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山仅有的六门山炮被北洋军炸坏了四门,能够防守用的重武器,只有六挺重机枪,机枪怒吼的火舌不停的斜射来犯的北洋军士兵。

赵永亮是武昌起义的功臣,武昌起事的晚,赵永亮伙同舍友炸断漕河大桥,阻断了清军南下镇压道路,为起义成功创造了时间,接受袁兆龙的命令之后,他深知这个山头的重要性,没打算活着回去,他相信当初炸桥能够赢得时间,这一次肯定也能为守住汉口创造反击的机会赢得时间!

子弹不停的在他身边穿梭,部分阵地已经失守,守军与敌人的喊杀声充斥他的耳畔。赵永亮咬着牙,北洋军不擅长夜战,只要坚持到夜晚,北洋的攻势会退下去。赵永亮直起腰杆子下令道:“给老子狠狠地打,打死一个,老子给他官升一级,赏银五百两!”

他穷的叮当响,但为了鼓舞士气,也只能这么喊了。

赵永亮的鼓舞起到了效果,战士们翻出阵地,组织起火力反击,与敌人混战在一起。

赵永亮打空最后一发子弹,扔掉手枪,抽出大刀,纵身一跃,冲去对着一个军官挥刀劈下,军官躲避不及,横枪格挡,锋利的刀刃劈断枪管,划过他的脸面……

湖北这边打的热火朝天,浴血厮杀,南京那边也不太平,江苏沪革命联军战力远不如湖北革命军,段祺瑞率领的第五镇很快的攻下了海,饮马黄浦江,兵临南京城,战火一触即发,然而段祺瑞停下了攻势,派出使节谈判议和。

日薄西山的清政府与新生的民国政府第一次坐在了谈判桌前,美名曰停战和谈,可谁都知道,这谈判背后的筹码是数十万将士之间厮杀较量的胜负。民国政府这边派出的和谈使节是伍廷芳,而坐在对面的则是袁世凯麾下著名的外交家唐绍仪。

唐绍仪道:“袁大帅怜悯苍生,避免江南老百姓生灵涂炭,希望以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双方坐在谈判桌前说话,为了表现诚意,我们率先停火。互相提提条件,解决双方争议。”

伍廷芳道:“在下可否将这次谈判视之为狼与羊之间的对话?”

唐绍仪笑道:“哈哈哈,不是狼与羊,而是两只猛虎商讨如何分食羊肉。”

“敢问谁与谁是虎,谁又是羊肉?”

唐绍仪向后一仰,靠在椅子。“你我心皆有数,何故多问。谈谈你们的条件。”

伍廷芳道:“我们条件简单,只有两个。”

“伍先生,改朝换代可不是件小事,这关乎到民族未来的走向,关乎国体,我只想问一句,我们北洋这边,你们如何打算。”

“好,这个好办,天下必须是民国的天下,清帝退位,清廷一切武装力量全部接受民国政府的改编,包括你们北洋,一个政府必须要统一。”

唐绍仪觉得可笑,民国政府的条件提的虽然不多,于国于民有利,但丝毫没有顾虑到北洋的利益,甚至对北洋造成了损害,对北洋不利,这个是无法容忍的。

“伍先生,和谈是要有诚意的,但我却从你们的条件听不出你们的诚意何在,接受民国政府的改编,请问,你们将我们北洋置于何地?我们的利益又从何而来?”

天下大乱,谁都想分一杯羹,谋求利益最大化,袁世凯身为大清第一权臣,名副其实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现代曹操,怎么可能会去接受民国一个改编的名义做一个将军或者是并无实权的官员呢。

唐绍仪丝毫不让:“这是我们的底线,北洋必须接受民国政府的改编,否则一切免谈。”

谈判顿时陷入了僵局。伍廷芳冥顽不化,为了维护民国利益,步步不退,让唐绍仪有些心烦。“难道你们孙总统现在真的以为大清已是穷途末路,所谓的民国政府可以一统天下吗?”

伍廷芳针锋相对:“众望所归,亿兆黎民所期盼,百战之军何故不胜。”

“看来伍公着实未将我北洋放在眼里,既然和谈不成,那战场见分晓吧。”唐绍仪冷脸离席推门而去。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