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是啊,这个国家软弱的已经太久太久,富强,强盛,繁荣,唉,任重道远啊。”
等了好长时间,少尉回来了,命令手下撤去了横在袁兆龙他们身前的阻碍。
“这位先生,我们领事同意接见你们,但是,为确保安全,只能允许你们二位进入租界,但在进入租界之前,你们必须把手的武器交给我。”
黎元洪拒绝道:“不行,这是什么规矩!一个军人怎么能离开武器呢!以前没有这个规矩的,把武器交给你们,谁来保证我们的安全!”
以前确实是没有这个规矩的,只是今天是非常时期。
“不行,你们必须把武器交给我,这也是为了安全起见,希望你们能够配合。”少尉的态度也很坚决。
袁兆龙笑道:“哈哈哈,宋卿兄稍安勿躁,不是一把枪的事儿吗。”
袁兆龙把手枪从枪套里拿出来递给少尉。
黎元洪急道:“袁司令,这不是枪的事……”
袁兆龙道:“行了,行了。我懂你说的什么意思,在这种小事纠结,没必要。难道偌大的一个英租界还保护不了你我的安全吗?”
“唉……”
黎元洪摇头叹气,袁兆龙都这么说了,也只好把自己的武器交给少尉。
对于少尉的变相羞辱,压抑着心的怒火,袁兆龙表现的大气,没有失了态度,但他在心里已经记下了这笔账,早晚是时候收回来!
“感谢两位的配合两位,请跟我来。”
少尉松了口气,他也害怕袁兆龙一个不理智,不配合,直接纵兵打进租界,他打赌,租界内的英军绝不是这帮国兵的对手。
本书来自
第八章洋人
袁兆龙讨厌洋人,弱国无外交,因为国家无能,洋人在国的地位高人一等,横行无阻。()
英国人在广东,法国人在广西,俄国人在北方,德国人在山东……
国的唐诗宋词抵挡不住洋人的火枪大炮,长江黄河里游弋着洋人的军舰,肆意的践踏着大清国的主权,无视一个国家的尊严。
抿心自问,袁兆龙并不恨满清,他现在最想干的事情是率领着麾下数万革命军将士们把洋人赶出国去!
等一腔沸腾的热血冷静下来之后静静想想,国缘何如此?
这笔账归根结底还是得算到清政府头,官吏腐败,体制僵化,专断独裁,思想陈旧,保守的政府执政能力已经严重的限制这个国家向前进步的步伐,想要改变这一切落后的办法只有一个:推翻重建。
由内而外的给这个国家来一次大换血,注入新鲜积极向的活力,涅盘重生。
这种巨浪滔天式的改革势必会触动执政者的利益,战争是解决争端最有效也是最无奈的途径。
洋人,清政府,革命党,三足鼎立,共同较劲,争夺着这个古老国家的掌控权。
需要看清楚的是,单凭革命党现在的力量不足以同时与洋人、清政府共同开战。
袁兆龙不傻,热血但不激进,革命军也是人,不是天兵天将,也不会刀枪不入,一旦清政府与洋人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革命军,对不起,袁兆龙不是诸葛亮,没那种空城计的本事。
最让袁兆龙无奈的是,洋人通过几十年的侵占掠夺和实际经营,大清国海关,商贸,矿产等实业产业被洋人牢牢把控,控制着大清国的经济脉络。
所以,洋人不能动,动不得,也动不了。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只能一步一步来,攘敌需安内,既然根源出在清政府身,那么只能把与洋人之间的矛盾暂且稍稍搁置一下,等全力推翻清廷再说。
袁兆龙道:“不瞒宋卿兄说,袁某早有意想去租界走一趟,听一下洋人的看法,奈何门路匮乏,革命党的手还伸不进租界。”
“嗨,这个无妨。”
袁兆龙的困扰在黎元洪这里还不是事儿,以黎元洪的地位身份而言,不管是英租界还是法租界的外交官还是要卖给他几分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