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佬

重生之军阀生涯 花尾龙 2517 字 12个月前

一者,外面有一辆马车,宋卿兄坐马车一路向北走,出了武汉渡过长江,你依然是朝廷的重臣。二者,革命党组建的临时政府有一个都督职位空缺,是袁某专程为宋卿兄留下的,若是愿意,袁某愿意与宋卿兄共同为民主革命而努力。”

其实黎元洪很想问一句,可以两条路都不选吗,选第一条路,估计马车还没跑出武昌城被炮弹轰成渣了。

黎元洪也清楚自身的价值,凭这个影响力,不管是朝廷还是革命党都不会让自己轻易的放逐民间,两条路,一生一死。

看袁兆龙气势汹汹的架势,尤其是他腰间枪套里那把装饰用的利时勃朗宁1900小手枪,他毫不怀疑保险是打开的。

加入革命,以后可能死,但选择忠于清廷,肯定现在死!

黎元洪不想死,也明白清廷是穷途末路,权衡一番,黎元洪屈服了。

“承……承蒙袁司令看得起,黎,黎某虽不才,愿意参加革命,为了民主,共同革命……”

袁兆龙哈哈大笑:“袁某知道宋卿兄是个爽快人,能与宋卿兄这等一方豪杰共事,是袁某的荣幸。相信在你我努力下,湖北革命事业一定会蒸蒸日,早日实现全国民主!”

黎元洪摸一把额头的汗珠子,连声道:“会的,会的。”

不管是威逼还是胁迫,此行的目的达到了,袁兆龙感觉很开心。

收服黎元洪一人,换来的是东南至少十万新军的归心!

“有一件事问一下袁司令,不知洋人对武昌是什么看法。”黎元洪加入了革命党,自身安危便与革命党同系一条线了,黎元洪很快的进了角色。

“宋卿兄说的是啊,这也是让袁某人头疼的地方,袁某早有心去租界走一趟,只可惜横竖没有门路呀。”提起这个,袁兆龙表示很无奈。

本书来自

第七章大佬

黎元洪下意识的向外面天空看去。“没有啊,天气一直很晴朗啊。”

茶香袅袅,沁人心扉,袁兆龙放下茶碗笑道:“哈哈,黎大人,我说的变天,不是这个天,是大清国的天要变了。”

“我看……应该没那么快吧……”

黎元洪对革命党武力推翻清廷的做法并不报以信心,否则也不会脚踏两条船,一面忠于清廷,一面与革命党暧昧不清,在他认为,革命党动静,闹了十多年了也没能成事,这一次也不会太长久,有可能朝廷的镇压大军已经走在了半道。

然而袁兆龙却是信心十足:“黎大人,今非往昔,看看当今天下,四川在闹,直隶在闹,湖北在闹。老百姓站在我们革命党这一边,洋人也冷眼旁观,封建皇帝独裁统治在这个世道已经行不通了,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大清已然失了民心,气数已尽,大厦将倾。满清皇帝的日子是过一天少一天,难道黎大人没有考虑考虑清廷倒台之后的打算?”

黎元洪思量一番,提出不同观点:“我看未必,朝廷日子确实是不如从前,但满清毕竟已经统治国三百年了,根基深厚,大部分百姓仍是忠于朝廷,朝廷也已意识到百姓不满皇帝独断专行,不也立宪改革了吗,起码二十年内清朝统治不会动摇。”

袁兆龙觉得有些好笑,原来黎元洪对朝廷平定叛乱还是抱有幻想的,不肯加入革命党冒险,想要说服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必须下猛药了,让他彻底断了清廷这一条路,死心塌地的参与革命。

袁兆龙询问道:“袁某问一下袁大人,不知朝廷这个内阁是何时组建而成?”

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没什么难度,黎元洪道:“内阁,黎某还记得,是今年五月组建的,当时黎某还参与过呢。”

袁兆龙又问:“不知内阁里都是那几位大臣呢?”

黎元洪也是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人物了,朝廷里的大臣没他不认识的,黎元洪一个一个的数算道:“这里面有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协理大臣徐世昌、那桐,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度支大臣载泽,陆军大臣荫昌……一共十三个,好几个是黎某的老相识呢都是朝廷重臣啊。”

袁兆龙再问:“那这十三位大臣谁是汉籍,谁又是旗人,谁又是皇族宗亲呢?”

被袁兆龙抛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问的一头雾水,黎元洪搞不清他这么问的意思是什么。

黎元洪回忆道:“这些人里面呀,皇族宗室的有奕劻,载泽,载洵,溥伦……”

越往下说,黎元洪的声音越小,不禁瞪圆了眼睛,他似乎看到了这里面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