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变天(下)

重生之军阀生涯 花尾龙 3487 字 12个月前

卧室里传来声音:“混蛋,是不是傻,不是早说过了,我不在这里,谁来也不见。”

袁兆龙笑笑,看来来的正是时候,迈起步子向屋里走去,目光在房间里巡视一圈,没见到他人,声音提高两度:“黎大人,湖北革命军司令袁兆龙求见,可否赏脸一晤?”

黎元洪没说话,假装没人。

袁兆龙眼神向那蒙着帷幔的木榻边走一下,跟在他身边的卫兵前去,掀开帘子,一把揪住黎元洪的小辫子,百八十斤重的黎元洪被虎背熊腰的卫兵一把抓到袁兆龙面前放下。

黎元洪双腿一软,咣当一声一屁股坐在地,一手捂着被揪疼的头发,一手哆哆嗦嗦的摇晃着,神色慌张道:“莫害我、莫害我、莫害我……”

“哎呀呀,黎大人这是何必呢,袁某又不是坏人,向来敬重黎大人,怎会害大人性命呢,快快起来,快快起来,这样子不像话。”

袁兆龙哭笑不得的将黎元洪搀扶起来,早听闻黎元洪胆小,贪生怕死,今日一见面,历史果然没有胡乱写,最喜欢和这种胆子小的人打交道了,谈起条件不费事。

见袁兆龙脸色和蔼,不像是那种滥杀无辜之人,并没有伤害自己的意思,黎元洪吊到嗓子眼的一颗心也回到了心口窝,他心里头特别的郁闷,躲来躲去,还是被这帮无孔不入的革命党给找着了,他们是属千里眼的吗?

不过话也说回来,整个武昌都被这帮不要命的革命党给霸占了,除非是他们放过自己,不然自己算是躲到地底下也会被他们给挖出来的,想必是自己早被他们给盯了,唉,不幸啊。

黎元洪心里充满了怨念,袁兆龙这个名字他从来没有听说过,也没见过这个人,摸不清他的脾气属性,轻易间不敢拿架子,黎元洪小心询问道:“不知这位长官、司令找我黎某人何事?”

黎元洪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他,刚听他自己介绍,好像是个革命军司令,这更得罪不起了。

袁兆龙开玩笑道:“哈哈哈,黎大人别这么见外,来都来了,难道不请我坐坐吗。”

“请请请。孙副官,快给这位司令看茶。”黎元洪无奈的吩咐道。

从俩人一照面,自己一直被反客为主的袁兆龙牵着鼻子走,小命捏在别人手里,这让他感到很郁闷。

孙吉将袁兆龙他们请进了会客厅,黎元洪识趣的将堂座位让给了袁兆龙。

坐下之后的袁兆龙只是在静静地低头品茶,一言不发,仿佛自己只是来喝茶的。

然而黎元洪却坐立不安,一会儿看看门口外站着的那一班身材健硕,杀气十足的卫兵,一会儿又看看闲云野鹤般悠闲的袁兆龙,心里头不禁有些火急火燎。

偷眼打量袁兆龙,只见这小子年纪轻轻,长筒皮靴擦的几乎能映出人影来,显得干净利落。穿一身新军军官正装挺直腰杆坐在那里,大衣披在他的瘦削的肩头,一身位者的虎虎生威的风度气势油然而生,稚嫩不缺老练,后劲十足。

黎元洪自认看人的眼光不错,可以看得出,这三角眼的小子绝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八成自己这次是栽在他手里了!

“黎大人,现在变天了,您知道吗?”正在喝茶的袁兆龙突然来了一句话。

本书来自

第六章变天(下)

蔡民性格大大咧咧,力推袁兆龙:“袁先生倘若推辞,我蔡民第一个不乐意,倘若有人反对袁先生职都督一职,我蔡民也是第一个不高兴。”

郑少成附声道:“这话说的是,三军将士对袁先生的领导能力是赞不绝口,认你的军令。”

张德彪道:“何况孙先生的意愿由你这个亲传学生来完成是最合适不过了。”

袁兆龙哑然失笑,八百年前的陈桥兵变,宋太祖被部下黄袍加身,八百年后的武昌起义,想不到他们几个竟然串通起来竟然给自己来了一个黄袍加身。

袁兆龙心情是有些激荡,但还拎的清自己的斤两,他喜欢权力,但不是个官迷,知道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什么对自己有用,什么没用。

袁兆龙推辞道:“哈哈,承蒙弟兄们抬举,不是我不愿意,这个都督我真的做不了。”

只当袁兆龙是谦虚,郑少成板起脸色道:“这个都督武昌起义首功之人都做不起,那还有谁能当的起,总不能我们几千号人一直群龙无首吧。”

袁兆龙笑着解释道:“给我别的官职还行,但都督确实不行,听我跟你们慢慢说,我敢打赌,昨天晚枪声响起,全国的目光聚焦在武昌,我们逼死了朝廷册封的湖广总督瑞澄,又赶走了新军统制张彪。

若是能够在这个时候推举一位具备极强号召力的人物顶到最前面,无疑对扩大革命事业的影响力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很遗憾,袁某的名字还没有到那种人尽皆知的地步。”

革命需要更多人的参与,袁兆龙的做法相当于是产品打广告请明星代言,借助明星效应来提高曝光率。

听他这么一说,郑少成也觉得是挺有道理,可现在的问题是从哪里找一个有名气的社会名流,纵使有,又有谁会愿意冒着生命危险顶着一顶乱臣贼子的名义去革命呢?

郑少成犯愁道:“袁先生说的有理,但这人在哪儿呢?总不能把瑞澄的尸体抬出来加入咱们革命党吧?”

袁兆龙胸有成竹,这个人选他早拟定了许久。“袁某记性不错,除了总督和统制之外,这个武昌城似乎还住着另外一位大官。”

“谁。”

袁兆龙脱口而出:“黎元洪!”

这个名字在他的心里已经揣摩了许久,袁兆龙一直认为清末民国近代史,奸人,能臣,英雄,伟人,洋人,丛出不穷,是华夏五千年历史最精彩的片段。

记得老教授讲课的时候曾经说起过黎元洪这个人,给过他一个评价:有着黄袍加身的命运,却没有杯酒释兵权的手段。

生逢乱世想有一番作为,可惜身不由己,两度登临大总统,两度草草下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名人。

传的一生可以用傀儡两字来概括,可悲可叹。

袁兆龙说明原因道:“湖北新军是大清最早的东南新军,由黎元洪一手创建,湖北省团练新军几乎全部出自黎元洪门下,黎元洪的声望在湖北新军有着至高无的权威。

不仅是如此,贵州,广西,江南等地新军教头普遍接受过他的指点,因此他的声望远播各地。黎元洪一旦加入我们革命党,远了不用说,单说在湖北,新军起码至少得到六成军士的簇拥,对稳定湖北新军军心会起到作用,对江南地区也能起到一个极大的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