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如此,别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孟氏婆媳三人进了院子,到正院厅堂各自坐下,说起别后之事。
“太皇太后与王太后没有为难你吧?”孟氏一落座,就赶紧问道,说罢,不待舒予回答,就红着眼圈歉疚道,“都怪我们拖累了你,当初若不是为了我们,你也不至于被逼入宫……”
当日她装昏厥,本来是想帮舒予的,谁知却让蕊珠起了歹心,妄图将她们婆媳三人一齐拿入宫中邀功,舒予为了她和戚氏,这才不得不痛快地答应蕊珠,和她一同去了慈安宫中的。
“母亲万万不要这样说。”舒予赶忙劝说道,“太皇太后志在索我,蕊珠只要不糊涂,就不会一意孤行、节外生枝的。要真说是连累,也该是我连累母亲和大嫂跟着悬心才是。”
孟氏和戚氏见舒予如此体贴懂事,心中更是愧疚不已。
舒予见状遂笑着劝解道:“再说了,太皇太后将我‘请’入宫中,好吃好喝的伺候着,除却不自由,与在东宫之时并无多大区别。反倒是借机帮助圣上平叛,也算是尽了一点自己的心意。
“我这都好好地回来了,母亲和大嫂也要释怀才是。”
舒予在宫中的功绩,孟氏和戚氏早就从韩迁父子三人的口中听说过了,当时赞佩不已,此时见了舒予,自然更是少不得一番夸赞。
“难为你在那种情形之下还能够临危不乱、机灵自处,立下了功绩,若是换了任意一个旁的年轻妇人,只怕早就惊慌害怕,失了主张,只会啼哭呢。”戚氏笑赞道。
对于这个出身不高却样样出色的弟媳,戚氏是真心地佩服。
舒予对于戚氏这个端庄温婉的大嫂,也是真心地敬重,闻言遂笑道:“这还不都是跟大嫂学的!”
“跟我学的?”戚氏讶然不解。
“对啊!”舒予一本正经地点头道,“大嫂平时总是教导我为世家妇应高端庄自持、沉稳不惊,才能不失风仪的嘛!”
戚氏闻言一愣,忍不住笑了起来,朝孟氏道:“母亲您瞧,她还会打趣别人了!”
孟氏闻言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沉闷了许久的气氛,终于重新轻松起来。
虽说太皇太后愤怒失望是有原因的,但是当廷辱骂两代君王,也太过了些。
如此跋扈蛮横,若是由她当政,只怕国无宁日啊……
群臣一阵神情变幻,惩治太皇太后之心从未如此坚定和统一。
太皇太后做梦都没有想到,她原本是想要以言语激怒舒予,将韩家拖下水的,谁知非但没能拉下韩家,倒是先自食苦果,将自家逼上了绝路。
人证、“物证”俱全,哪怕太皇太后与王太后极力辩驳,依旧无法逃脱应有的惩罚。
“朕念二位昔日的救护之恩,可以不杀你们。”康平帝纯稚的脸上满是迷茫与哀痛,痛声道,“但是,谋逆之罪,株连九族,死罪能免,活罪难饶。就着尔等到皇陵洒水静扫、焚香忏悔,赎却一身罪行。”
当然,此行是要有人一路“护送”,到了地方是要有专人“保护”的。
太皇太后和王太后见康平帝金口已开,此事断无转圜的余地,又惊又怒,当即如骂街泼妇一般,当廷撒泼叫骂起来,不外乎是责骂康平帝忘恩负义之类的。
康平帝本就心有不忍,如今被太皇太后与王太后一番呵斥痛骂,更是歉疚无措,整个人都呆在御座上,一时悲痛自责无措,回不过神来。
孙长玉等人见状,立刻上前吩咐侍卫将人给押下去。
侍卫们上前将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儿的太皇太后与王太后架起来,封住她们的嘴巴,直接抬了下去。
年幼的康平帝看着犹自挣扎不已的太皇太后与王太后被侍卫们抬了出去,脸上的迷茫悲痛之色难以遮掩。
为什么曾经那么无私地爱护他、帮助他的人,会在数年之后的今天,就跟完全变了个人似的,恨不能他去死呢?
舒予爱怜地看着痛苦、迷茫的康平帝,心疼不已,却碍于有其他人在场,也不好僭越多说什么,只能无声叹息,默默陪伴。
好在很快便散了朝,众臣体谅康平帝的不易,都没有再留下来议事,各自散去。
舒予在偏殿里抱着康平帝良久,任由他哭湿了自己的衣衫。
韩彦守在外间,来回踱步,暗自叹息。
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康平帝这才从舒予怀里抬起头来,顶着红彤彤的肿成核桃的眼睛,带哭腔小声问道:“为什么人会变得这样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