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真是上辈子欠了这母子俩的,母亲生时狐媚邀宠,不把她这个正宫娘娘放在眼里;儿子为了一个家奴,弃往日的恩情于不顾。
赵太后一面走,一面想,一面不住地懊悔,等到了正殿,这才收敛起深思,和元嘉帝一左一右地坐了,又命人请孙长玉等人落座,这才注意到韩彦一家三口。
不过,也并未在意。
在她看来,眼下最重要的是确定歧王刘旫是否还能为她所用。
“别堵口了,朕给他申辩的权利。”元嘉帝坐下稳了稳神,又饮了盏温热的参汤,这才勉强养出一点气力,抬头冲歧王轻蔑地说道。
蒋义领命,将歧王口中的布团取了出来。
歧王只觉得口中一松,顾不得酸疼的两腮,就立刻冲赵太后跪下来,口齿不清地喊冤求救:“太后凉凉(娘娘)救额(我),太后凉凉(娘娘)救救额(我)啊!臣是冤枉的,是冤枉的啊……”
说着话,还要膝行过去抱赵太后的腿喊冤,却被蒋义死死地摁住。
赵太后下意识地朝后仰了仰身子,眉头紧皱。
一旁的元嘉帝见赵太后这就忙着撇清关系了,嘴角不由地勾起一抹冷笑。
惯会尔虞我诈、见风使舵的人,又能指望她待人有几分真心。
就是当初“善待”自己,只怕也是存着奇货可居的念头吧。
谁让他的母妃最得先帝宠爱,而他这个皇子也因此而很得先帝的喜欢呢。当初一无所出的赵太后,只要在母妃身故之后将自己收养了,自然就坐稳了中宫之位。
当初赵太后派珍儿过来,名为照顾,实为监视。
幸运的是珍儿待他一心一意,不久就告诉了他实情,还从此后不论风雨险阻,都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他!
当初肃王谋逆篡位,他命在旦夕,要不是珍儿冒死去向赵太后求救,动之以情、晓之以利,只怕一向惯会保全自身的赵太后也不会想着保护他这个嗣子。
等后来先帝顺利攻回皇城,夺回皇位,赵太后竟然在先帝面前说能够保全他,全都是她忍辱负重的功劳,半点都不曾提及在潜邸里拼死保护着他的珍儿!
赵太后闻言一愣,直觉元嘉帝接下来的话对自己不利。
可是眼下的情形又容不得她回避,赵太后只得硬着头皮不安地问道:“是谁?”
元嘉帝等的就是赵太后这句话,闻言立刻冷声喝道:“带上来!”
蒋义立刻将五花大绑、破布堵嘴、呜呜挣扎的岐王押了上来。
“岐王?!”赵太后大惊失色,急忙放开元嘉帝,几步上前扶住岐王,回头皱眉喝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元嘉帝见状心中一片冰冷,赵太后的言行已经说明了一切——他还没死呢,赵太后就已经找好了继任者。
“怎么,岐王难道没有跟母后说吗?他私通瓦剌,意图在围场行刺朕。”元嘉帝反问道,神情冰冷。
赵太后心里打了个突,一时怔住。
她当然听说过此事了,而且还是前来向她求救的岐王亲自跟她说的。
只不过,岐王当时告诉她这一切都是元嘉帝设计好了的,目的就是拔除他这颗眼中钉、肉中刺。
要不然,元嘉帝怎么会半点伤都没有受,倒是将赵吉一干人等一网打尽?
而且赵吉可是赵贵妃举荐的人呐……
赵太后一来对此事存疑,二来私心里十分恼恨背主的赵贵妃,三来更担心元嘉帝重伤不治驾崩之后,宗亲里再也没有比岐王跟她更亲近的人了,所以就在元嘉帝偷偷派来的人捉拿岐王时,帮忙挡了回去。
可是眼下元嘉帝怒眉倒竖、冷峻严酷的模样,似乎岐王真的犯了什么大不敬的罪过。
赵太后咬咬牙,如果歧王真的不堪用的话,那就只能舍下这枚棋子,再图以后了。
毕竟,元嘉帝连孙长玉等人都一并请来了,定然不会善罢甘休的。她要是一意护着歧王,只怕非但拉扯不出歧王,反而会将自己都牵扯进去。
赵太后瞬间就想清楚了。
她能够在波诡云谲的后宫中巍然屹立,就连肃王谋反后,都不曾褫夺她皇后的封号,更不曾将她撵出宫去,依旧锦衣玉食地供养着,靠得就是这份审时度势的理智和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