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荒地易田

“荒地易田,我觉得可行!”就在这时厅外传来梁老王爷洪亮的声音,然后他和叶染修便走了进来,任泽贤慌忙起身给他们行礼,梁老王爷冲他摆了一下手,示意他不必多礼,然后就在厅内主位坐下,叶染修在他下首也坐了下来,“听说你在江北又办了几件大案,任御史之名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了!”

“下官惶恐,不过是做了应做之事!”任泽贤连忙又起身朝着梁老王爷的方向谦卑说道。

“为官者只要做了应做之事,便已经是朝廷之栋梁,这些年你做得不错!”梁老王爷对着任泽贤露出一个赞许的笑容来。

看到这个笑容,任泽贤莫名松了心中多年的一口气,自在丰县永岭便得梁老王爷一路教诲,他惟恐自己所作所为令这位老王爷失望,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敢松懈,如今能得老王爷一声称赞,与他而言是最大的奖赏和鼓励。

“多谢老王爷夸赞,下官定会继续努力的!”任泽贤朝着梁老王爷又是恭恭敬敬一礼。

“嗯!”梁老王爷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一旁的罗云意说道,“你刚才说的荒地易田法,我在外边听了一个大概,这个想法我看不错,回头让户部那些官员都到梁王府来,你说个大概的章程让修哥儿先记下来,这件事情太爷爷给你把关!”

梁老王爷在民间行走的时间、看过的事情可比任泽贤这位御史要多得多,尤其他还特别重视农桑之事,所以对于下层百姓的情况他老人家才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一个。

“是,太爷爷!”罗云意应道。

任泽贤从罗云意的田庄出来之后并没有回御史衙门或者家里,而是直接去了皇宫,他决定先去探探皇帝的口风,万一皇帝反对,他也好做出应对之策,或者让罗云意也好有个转圜的余地。

“你是说荒地易田法?”御书房内,孝和帝听任泽贤说起江北之事,又听他提起荒地易田法,脸上的神色一时让任泽贤有些猜不透。

“回禀皇上,是的,此法罗大人也是刚才听臣说起江北百姓生活之艰难才临时想起的,臣觉得此法甚妙,只要稍加完善,我大禹朝的耕地必定增加急速,如今又有高产种子,何愁粮仓不满,百姓不富,国家不强!”任泽贤豪情满怀地激动说道。

“此法朕也觉得甚好,且等户部拿出章程,朕看过之后再说!”孝和帝脸上喜色增加,只要想到万里江山满是沃野良田,他这个帝王就充满了雄心壮志。

罗云意当天晚上回去就口述了一份有关荒地易田法的章程,而叶染修将她口述之语全都转换成了条理清晰的文字,然后次日清晨送到了梁老王爷手中。

梁老王爷看过之后又在几处做了修改,等到户部官员到了之后,众人又围坐一起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一直到第二天早朝之前这些官员才从梁王府急急离开,并在早朝之时,将一份完整厚实的《荒地易田法》交到了孝和帝的手中。

这一日的早朝十分地安静,因为整个早朝孝和帝都坐在龙椅上看那份《荒地易田法》,文武百官站立朝殿之上直到散朝之后。

“皇上会同意这项法令吗?”散朝之后,户部的官员聚在一起有些不安地议论起来,整个早朝皇帝不发一语,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这一天一夜的辛苦是不是有成效,到底是准还是不准呢?

“一项法令的实施哪有那么容易,咱们还是耐心等着吧!”连梁老王爷都亲自过问了,大部分的户部官员还是认为这项为国为民的法令皇帝会准许的,只是帝王的每一项决策都会比较谨慎罢了。

“那也只好如此了,等吧!”

初秋的天气凉爽宜人,但午后依旧燥热无比,田间地头繁忙的农人顾不得汗流浃背,正一筐筐将成熟的玉米往地头儿背去。

“老丈,你家这玉米个头真不小,亩产量估计得有一千五百斤吧?!”一位老农刚把一筐玉米背到田埂头上,就见一位素衣中年儒生模样的男子笑着问道。

“哈哈哈,先生眼力不差,不过我家玉米种子是从梁王妃的田庄里低价购买的,亩产可是两千多斤呢,今年我家种了五亩地的玉米,这个冬天不愁没粮食吃了!”老农大笑着说道。

“怎么?梁王妃田庄里的玉米种子与旁的玉米种子还不同吗?”中年男子纳闷地看了老农一眼问道。

“王妃田庄里的种子和户部司农司发给百姓的种子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梁王妃是咱们大禹朝百姓心目中的‘农神’,她田庄里种出来的东西结出来的果实与种子自然与旁的不同,而且她还愿意低价将种子卖给百姓,所以百姓们更愿意从她的田庄购买种子,只是种子太少,求取的人太多,老汉我也是排队等了两天两夜才拿到五亩地的玉米种子,瞧瞧我这今年的收成,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有一万多斤的玉米,这足够老汉一家三年不愁吃喝了,哈哈哈!”说起这些,老农脸上是隐藏不了的喜悦和兴奋,村子里像他这样的高产丰收户可是不少。

这中年男子便是巡查御史任泽贤,他昨日刚回京城,今日便出城在田野之中逛了一大圈,到处可见农人洋溢的笑脸和丰收的景象,而且询问之下,玉米亩产量没有低于一千五百斤的,最高的就像眼前这老农一样达到两千多斤,这在大禹朝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大人,要回去了吗?”任泽贤从田间走到乡野一条比较宽广的大路上,停侯在一旁负责赶车的小厮连忙下来问道。

“走吧!”任泽贤挥手一笑,听说罗云意已经怀孕数月休养在家,他这位故交和同僚也该上门拜访一下了。

马车进了城门便朝着梁王府的方向而去,只是到了王府大门外守门的小厮告知任泽贤主仆,此时王府没人,梁老王爷、叶染修和罗云意都去城郊田庄了。于是,任泽贤想了一下,又改道去了罗云意的田庄。

此时,在罗云意的田庄内,长工们正在如火如荼地掰玉米,并将玉米一车车地拉到田庄内的空地上,而空地上新雇佣来的女工正在手脚麻利地将玉米剥好,然后扔到另一旁的空地上晾晒。

梁老王爷不惧热辣辣的日头也钻进了玉米地,叶染修陪他一起,而罗云意则坐在田庄厅内查看账册,之后又询问管事今年田庄玉米的亩产量是多少。

“回禀王妃,这季夏播玉米两个半月的时间亩产量就达到三千斤左右,咱们田庄今年种了一万亩的夏播玉米,预估得有三千万斤左右。”管事说得镇定,但没人看到他袖子里紧握的激动的拳头,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这么高的产量,真是太惊人了!

“三千万斤——”罗云意语调稍微拉长了一下,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

她在脑海中粗略算了一下,如今京城名下她私人共有三处较大的田庄,梁王府也有两处,另外原本的老梁王妃名下也有一处大田庄,六处田庄今年她都让人种了一万亩的夏播玉米,这样算下来今年梁王府光是玉米的收成就有近一亿八千万斤的产量,貌似有些多了。

吃肯定是吃不完的,只有卖了,但是卖给谁呢?她可没打算卖给皇帝,因为今年皇帝种的夏播玉米比她要多得多,她也没打算卖给粮商,如今玉米产量虽高,但玉米种子还是稀奇紧俏之物,朝廷本就管制的很严,就是担心粮商会哄抬高产种子的物价,那么就只有卖给百姓了。

可是该怎样卖又用什么样的价格卖,这就需要她好好思虑一番了,毕竟这天下需要高产玉米种子的百姓可是数不胜数的,她得保证这些种子能真正到他们手里并且让他们种到地里。

“启禀王妃,任泽贤任大人在庄外请见!”罗云意正在思索如何处理这么多的玉米种子,就听到下人禀告说任泽贤来了。

“快请!”罗云意让管事将账册收好退下,又让丫鬟奉上茶,没过一会儿,任泽贤就笑着走了进来。

“恭喜王妃田庄玉米大丰收!”任泽贤一踏进厅内便拱手笑道,刚刚从田庄内经过,看到那一车车尖顶的粗大玉米,他便可以想见罗云意田庄内玉米的丰收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