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生生受了老者和众人一拜,罗云意是满脸尴尬和不好意思,她不过是做了一件对她来说极简单细小的事情,真是受之有愧。
此时的罗云意又哪里知道,在她认为微不足道的事情,在这些渔民心中却是赖以生存养家糊口的全部希望。
旭日东升,海天相连,随着清晨特有的海风咸味,罗云意站在船头朝着广阔深邃的大海舒服地伸了一下懒腰。
想着如今自己也是有家的人了,初来时犹如大海浮萍的孤寂感已经在罗家人这几日真情实意的相待中渐渐消退了些,虽然要完全融入这里的人和事还有些困难,但她在试着努力,人不能总想着过去吧,总要向前看的,这才是生活,而她一直都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好饿呀!”劳动过后就是身体的乏累,作为罗家大胃王之一的罗勇霆揉着肚子走近罗云意,刚才那碗清汤寡水的鱼汤实在是塞牙缝都不够。
“熏肉已经吃完,接下来只能吃鱼了!”罗思雪也皱着眉头活动着手腕走近两人,她在荒岛吃鱼都已经吃够了。
听出罗思雪对于吃鱼的厌恶,罗云意也深有同感,如果接下来的日子一直吃刚才那种少盐清汤腥味极浓的鱼,她这个对食物挑剔的吃货宁愿饿肚子。
好在,她不但会吃更会做果不是整日里搞科研和跟着唐老头天南海北田间地头地跑,她的国家一级厨师证早就拿到手,如了。
除了要立志当个拿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罗云意还有另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做个非常优秀的厨子。虽然这个梦想有时说出来会被人善意地嘲笑,但思想与目标的高度从来都是因人而异,没人规定想做科学家的人不能做厨子。
清晨拉网收鱼的时候,罗云意就看到很多肥硕的褐色大海带也被勾带了上来,夏季本就是海带收获的季节,只不过此地的渔民似乎对这种美食视而不见,只留下欢快跳跃的鱼,然后像扔杂草一样又把海带给扔回了大海。
不过,甲板上还是散落着很多来不及或者渔民不屑于扔掉的新鲜海带,罗云意走过去把这些海带全都整理在一起晾晒起来。
因为要做的灯笼不止一个,所需的木料恐怕还要渔民们提供,所以罗云意也就不再藏着掖着,笑着解释说:“这是能吸引鱼群的灯笼,只要在船的四周挂上这种灯笼,在黑夜里点燃之后,鱼群就会顺着灯光寻来。咱们事先可以先撒上渔网,这样等鱼群游来之后,咱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到鱼了。”
“灯笼还能吸引鱼群?!”罗云意的这些话成功地引起大家的注意,渔民们更是再次哗啦一下子把她围住。
从罗云意拿出精盐开始,他们就对这个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充满了敬意和崇拜。此刻又听到她能把鱼群吸引过来,一个个手脚都颤抖起来,没来由地,他们开始选择相信她。
“别人做的或许不能,但我做的应该可以!”罗云意很有信心地说道,“不然今天晚上就试一试,现在开始做灯笼不晚。”
听罗云意说这种巨大的灯笼能吸引到鱼群近前,齐老汉等渔民都有些心动,反正出航这么久他们也没有捕到一条鱼,如今很可能是一条活路出现在他们面前,不管有没有用,试一试总比回去送死强,于是在齐老汉发话之后,渔民们全都按照罗云意的吩咐找来木板绳索之物,重新洒下渔网,如果这次真能吸引来鱼群,那可就是天大的恩赐。
紧接着,大家都开始在罗云意的指挥下做这种“火把鱼灯”,没有人因为她年纪小就不信任,罗家人更是绝对地支持她,谁让她是高人弟子呢。
三十几个人手脚麻利地将渔船上能用的空余木板绳索都用完了,火把鱼灯也大大小小做出来二十多个,挂满了渔船四周。
入夜,火把鱼灯一个个亮了起来,犹如黑夜里大海深处燃起的耀眼星光,随着摇曳的海水轻柔荡漾,又仿佛母亲温暖的怀抱散发的柔光,正期待游子的归巢。
暗之光,总是能为人指引出一条前进的方向,躲藏在大海深处的鱼群同样被这火光吸引,就像飞蛾扑火般朝着光的方向拼命游去。
大海的夜细听之下总是那么不平静,风声,水声,划船声,唯独少了人声。
渔船上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在屏气凝神望眼欲穿,鱼群,真的会来吗?
夜太黑,水太深,似乎有晃动,又似乎没有,在焦急中大家等了又等,盼了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