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她问了杏枝是否找到了盲人培训的地方。杏枝回信说目前还没有,好似还没有这样的培训机构。苏莹告诉他们她已经注册了大队的卫生所,两个月之内可能都回不去了。叫他们先不要着急,等她回去的时候再筹建。
苏大夫诊所成立以后,诊所的内部环境没有任何变化,还是那两间房子,还是那些药品,还是那些村民来看病,可苏莹却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心情。
现在的她既是老板又是医生,以前是给别人干,现在是给自己干,那感觉真的不一样。
尽管她以前也是很喜欢乡村医生的工作,也在尽职尽责的工作着,她也总是心情很不错。
可现在是有憧憬,有目标,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盼的无法抑制的喜悦。
诊所变成了苏莹的私家诊所,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可在苏莹的心中,有一样是不会变化的。那就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不会改变!
之前她和于大夫就是这样做的。哪怕是半夜睡得正香,有急病患者家属敲门,他们也是会立马穿起衣服背上药箱到患者家里去出诊。
整个大队这么多的户数,哪家哪户住在哪里,家里有几口人,谁家有常年需要治疗的慢性病人,谁家的院子里栽的什么果树,谁家的母猪下了崽等等她几乎都知道。因为这里的村民家里几乎都留下过她的足迹。
她以方便患者就诊为由,说服了建设的父母,将自己的行李搬到了诊所里。她将诊所的里间间壁出能放下一张床的地方,她就住在那里。
和李建设已经分手了,她怎能还住在李家?
她每天起的很早,先将将诊所的卫生打扫得几乎一尘不染!再将橱柜里的药品摆放的井井有条。然后对诊所消毒。
做完这些,她开始用电炉子和蒸锅对注射器纱布等进行高温消毒。
终于有了自己的诊所了!她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