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冠盖青史

主神逍遥 神秘道人 2338 字 2024-04-22

旁人不清楚,他心里怎么可能还没数。

此时才算是最为考验演技的时候,要是他一心为汉室,而无半点私情,这看去实在是太假,外面诸公哪一个是易于之辈,还看不出这是他的虚伪表演。

所以要忠汉室,还要顾全自己的私情,要不是这一方世界,天庭中天帝是一言堂,连一个王母还有紫薇都没有,无法制衡天帝,他岂会这么麻烦。

不能篡位,可君主立宪制,这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天帝独揽大权,见到这样的制度,岂能乐意,肯定不符合上意,是自找麻烦的事情,他是不能干的。

杨启峰微微一叹,他走下战车,搀扶起谋臣讲述道:“你跟随我十多年,岂能不知,我实无篡汉之心,”

“前半生一心为大汉东征西讨,实在是李立勾结王氏,大汉已到危亡之际,我不得不独揽大权,踏上权臣这一条路,”

“如今九州大半平定,襄阳旦夕可下,我却是心中无喜,”

“因我晓得,你等都望我更进一步,荣登九五,御宇天下,”

“可此举不合我意,遍数史书,如这般开辟新朝者数不胜数,如前朝太祖,昔年也不过是旧朝之臣,一朝动乱,以匡扶之名,聚天下人心,当根基深厚,却是废除旧朝立下新朝!”

“而匡扶旧朝,削平天下,还政皇帝的事迹可有?”

“没有!”谋臣冥思苦想一刻钟,这才蠕动着干裂的嘴唇,极为苦涩的讲道。

“正是没有,”杨启峰他哈哈的抚掌一笑,语气不复刚刚低沉,而是嘹亮起来讲道:“我正是要走前人为走之路,”

“而未来青史之上,超越我者,还有何人?”

“哪怕如大汉太祖,英明神武,没有几人能比,可还是有大成太祖可以比肩,”

“建立新朝,也只是享受富贵几百年,而留名青史,万载之后,不知大汉高祖,却依然知我,”

“而子孙富贵,只要死我一人,圣上不会为难他们半分,反而要封异姓王,与国同休,树立榜样,鼓励后人,”

“我这一生,纵横沙场,大小千余战,享受过荣华富贵,也尝试过权倾天下,”

“此生足矣,但求我之光芒,冠盖青史!”

“奥斯卡,欠了我一座小金人,”杨启峰仰望天穹刷着逼格的同时心中默默想到。

汉林殿!

某处后方,乃是由大块汉白玉石砌成。

犹如一座高台,一层层的累积营造,台基的周围都雕有须弥座。须弥座上,横置着大块的长方石条。

每个望柱下面伸出一个石雕龙头,整个三台,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二个龙头。

此刻王方远等诸人,全部汇聚于此。

龙头之中,却是吞吐着道道的水流。

哗哗流淌的水流中,依稀可见一副影像,其中被重点观看的赫然乃是杨启峰!

“好,”

“好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果然是我大汉忠志之士!”

“经过三年修养,大汉终于出兵了,”

“什么大汉?我看是周琅出兵了,”立即有人反驳讲道,他胡须全白,满脸褶皱,脸色却是红润,根本未到行将就木之时。

“杀丞相,诛百官,排除异己,独揽大权,”

“这三年不知道兴起多少杀戮,杀的是人头滚滚,如今关中和蜀地已经不知有汉,”

“李大人错了,”王方远化为了杨启峰急先锋,他断然的否决了对方话语,目光闪烁着淡淡的光芒,语气喜悦的讲述道:

“这李立勾结王氏,把周琅派遣外出迎敌,不杀他,就算大军再精锐,断了粮草补给,最后也要军心涣散溃不成军,”

“唯有先诛李立,独揽大权,才能稳定朝纲,”

“独揽大权这是权臣,”李大人怒斥道。

“大汉至此,非权臣不能挽回大局,你看自周琅诛杀李立,独揽大权,稳定京师,只派遣一将往函谷就抵挡住了王氏大军,”

“其后从容收拾四方,轻徭役,免赋税,鼓励生产,开始休养生息,这才短短不过三年,聚集蜀地和关中之力,元气以复,兵精粮足,出兵太原伐王氏,”

“一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王氏一灭,再下洛阳,天下大势已经明朗。”

“大汉中兴,就在眼前!”